打开应用

主因发热2个月余

袁医师   重庆垫江县人民医院
热性发热

主诉 病史

患者,男性,42岁。主因发热2个月余,于5月24日入院。 患者自3月2日起出现发热,呈持续性,体温最高40.5℃,伴有轻度干咳,在当地治疗无好转(具体不详)。3月15日,在A院查血常规:白细胞(WBC)6.6×109/L,中性粒细胞(N)76.2%,血红蛋白(Hb)127g/L;C反应蛋白(CRP)29.7mg/L。肺CT示:左肺门及纵隔多发淋巴结肿大,慢支肺气肿伴感染。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示:双侧颈部、锁骨区、纵隔及左肺门肿大淋巴结,2-氟-2-脱氧-D-葡萄糖(FDG)代谢异常增高,标准化摄取值(SUV)为9.5。给予美罗培南+莫西沙星治疗。患者仍有发热,复查CT无好转。颈部淋巴结活检病理(A院):肉芽肿性病变伴碎屑样坏死,考虑血管炎。B院会诊读片:组织细胞增生及多灶凝固性坏死,在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自身免疫疾病后,可考虑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予以激素治疗(甲泼尼龙56mg),患者最高体温有所下降,但仍有反复间断发热,体温38℃~39.5℃,仍有干咳。肺CT示左侧胸腔积液及感染病灶有吸收。

查体 辅查

入院体检体温38.4℃,心率120次/分。神清,精神萎靡,睑结膜充血,全身未见皮疹及出血点。左锁骨上可扪及黄豆样小淋巴结,质软,可推动。双肺呼吸音粗,左下肺呼吸音低,未闻及明显音。心律齐,未及杂音及额外心音。腹部(-)。神经系统查体(-)。双下肢不肿。  入院辅助检查血常规:WBC6.52×109/L,N85%,Hb133g/L,血沉(ESR)39mm/h;血培养(-);肿瘤标志物(-);抗核抗体(AN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抗可溶性抗原抗体(ENA)全套(-)。肺CT(5月25日,如图)示:左上肺占位,考虑肺癌伴两肺转移,双侧胸腔积液。胸水常规:李凡他试验2+,有核细胞50×106/L,淋巴细胞35/50,中性粒细胞10/50,间皮细胞5/50。生化:蛋白34.9g/L,腺苷脱氨酶(ADA)54U/L,乳酸脱氢酶(LDH)640U/L。

诊断 处理

治疗方面对患者行诊断性抗结核: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INH+RFP+EMB+PZA),激素逐渐减量。 治疗2周时,患者仍有反复发热,体温最高39℃,但胸闷、气急有所好转。再次复查肺部CT(6月14日):左上肺病灶及双肺多发结节病灶未有明显改变,双侧胸腔积液,考虑癌性淋巴管炎,结核及真菌感染不除外。PET-CT示:双上肺实变影,双肺内多发结节影,纵隔内多发淋巴结FDG代谢增高,延迟显像SUV升高,较6月2日肺CT数目增多。考虑炎性增殖性病变可能大。纵隔窗显示两肺弥漫病灶。

发布于 20-06-19 03:07

0 个评论

暂无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