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反复发热2个月余

刘医师   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
发热惊厥

主诉 病史

患者男,33岁。因反复发热2个月余入院。患者劳累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伴寒战、畏寒,发热时全身肌肉酸痛,热退后上述症状消失。   当地医院予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等治疗后热退,停药后体温又上升,最高38.5℃。患者体质量2个月内下降约10kg。  

查体 辅查

体格检查:神志清楚,精神差。全身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左眼结膜下轻微出血。心肺无异常。腹软,下腹部轻度压痛,无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12.02X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779。C反应蛋白36.3mg/L。红细胞沉降率36.0mm/1h。PPD阳性,结核感染1细胞斑点试验(T•SPOT)阴性。   腹部超声:肝、胆、胰、脾未见明显异常。EB病毒DNA、CMVDNA、深部真菌试验、降钙素原、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和抗核抗体均阴性。入院后予莫西沙星抗感染,第3天体温正常。   骨髓培养示:杀鲑气单胞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舒巴坦等耐药,对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敏感,同时凝集试验阳性。追问病史患者有鱼钩割伤史。

诊断 处理

入院第12天患者再次发热,体温最高38.5℃。血白细胞计数9.11X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778。红细胞沉降率27mm/1h。C反应蛋白25.5mg/L。IgG6.70g/L,补体C40.556g/L。   多次血培养和骨髓培养阴性。内毒素鲎定量测定、降钙素原、铁蛋白正常,尿、粪常规正常。调整抗菌治疗方案效果不佳,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考虑结肠占位性病变伴区域内淋巴结浸润可能大,见图1。 染色体核型:47,XY,+mar[1]/46,XY[19]。   予西他滨1g/m2(用1.8g),第1天奥沙利铂100mg/m2(180mg),第1天;门冬酰胺酶1万U,第2、4、6、8天。目前患者恢复随访过程中。  

随访 讨论

杀鲑气单胞菌为气单胞菌属,革兰阴性短杆菌、兼性厌氧条件致病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普遍存在于淡水、污水、淤泥、土壤和人类粪便中,有致病性菌株和非致病性菌株之分。致病菌株可感染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动物。   杀鲑气单胞菌毒力和致病性已被归因于细菌胞外的分泌蛋白和表面因子,可产生细胞游离性溶血素,通过饮水、皮肤创伤等途径感染动物机体,并在体内经不同途径破坏机体不同器官,最常见的是导致肠道内外的感染。   当患者有肠道系统疾病或肝胆系统疾病或其他导致免疫力低下的疾病时,肠黏膜屏障受损,导致病原菌侵袭入血,引起败血症或其他部位感染。肠道外感染主要为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多见于伤口感染,还可导致眼部感染、脑膜炎、肺炎、胸膜炎、骨髓炎、关节炎、腹膜炎、胆囊炎、尿路感染和脓毒症等。

发布于 18-11-08 11:06

0 个评论

暂无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