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
患者,男,29岁。因大小便失控,于7岁时(1973年)在本院诊断为先天性脊柱裂、神经源性膀胱,未作特殊处理,嘱患者家属密切注意病情变化。
1994年出现双侧腰痛,B超发现双肾积水,体检发现肛门松弛,鞍区感觉减退,球海绵体肌反射阴性。1996年10月入院检查尿素氮6.86 mol/L,肌酐180 mmol/L。B超检查报告为双肾积水(左侧112 mm×53 mm,右侧111 mm×53 mm),集合系统分离26 mm×27 mm,双输尿管扩张,上段内径为10 mm,剩余尿量240 ml。肾图示双肾功能受损,排泄受阻。KUB加IVU示双肾重度积水,双肾功能明显减退。膀胱镜检查见膀胱内有中-重度小梁增生,多发假性憩室。尿流动力学检查示低顺应性膀胱及低尿道压,逼尿肌与括约肌协同失调,符合神经源性膀胱改变,建议行外括约肌切开术。但由于患者对手术有顾虑,坚决要求出院。
患者出院后一般靠腹压排尿,但无意按压骶尾部时感觉有尿意,而且有尿液排出。此后不再靠腹压排尿,而是定期按压骶尾部排尿。坚持一段时间后,感觉腰痛明显好转,B超复查示肾积水减轻。1997年再次来本院复查,B超检查显示双肾形态大小正常(左侧108 mm×42 mm,右侧105 mm×41 mm),集合系统无分离,双输尿管无扩张积水,无剩余尿;KUB加IVU示双肾形态功能基本正常,尿素氮、肌酐达正常水平。最近随访情况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