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55岁,以“阵发性心前区疼痛1周,加重10小时”入院。 该患者近1周开始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心前区疼痛症状,疼痛位于心前区,范围约手掌大小,性质为闷痛,疼痛无放散,无伴随症状,持续约10分钟可自行缓解,未重视,未予系统诊治。18小时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再次出现心前区疼痛,疼痛部位及性质同前,但疼痛程度明显加重,且向左上肢放散,伴左手麻木,持续1小时缓解,未就诊。10小时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再次出现心前区疼痛,疼痛剧烈,持续约6小时后有所缓解,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心电图及相关检查诊后,建议转入上级医院就诊。现患者为求进一步系统诊治入我院急诊,急诊以“急性心肌梗死”收入科。病程中无意识障碍及肢体活动障碍,无视物模糊、黑矇,无咳嗽、咳痰,无发热、盗汗、咯血,无返酸、嗳气,无尿频、尿急、尿痛,精神、饮食、睡眠尚可,二便正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高血压病史4年,血压最高180/110mmHg,未系统诊治,肾结石病史2年,未系统诊治。
查体: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罗音,无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未见心前区异常搏动。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0.5cm,无抬举性心尖搏动,未触及震颤。叩诊心相对浊音界未扩大,心率71次/分,节律规整,心音正常,A2>P2,未闻及额外心音,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无心包摩擦音。 辅助检查:入院心电图:窦性心律,不正常心电图、心肌缺血。
诊断: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I级、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险组) 急诊PCI 应用TIG左右共用造影导管行冠脉造影,经多体位造影观察,显示:左主干开口50%狭窄,前降支近中段至中段段可见60-70%狭窄,第二对角支中段50%狭窄,前向血流TIMI 血流3级;回旋支近段至远段长病变,最窄处95%狭窄,第一钝缘支近段90%狭窄,前向血流TIMI 血流3级,右冠状动脉中段50-60%狭窄, TIMI血流3级。经讨论会诊后,决定对本次心梗罪犯血管回旋支严重狭窄病变行介入治疗。选择JL4指引导管达到左冠开口,选择Runthrough导丝送入回旋支远段,选择乐普 2.0*16mm的球囊以14个大气压扩张回旋支严重病变处,再选择2.75*36mm的Excel支架覆盖回旋支远段至近中段病变处,以10个大气压扩张释放,再选择3.0*14mm的Excel支架覆盖近段病变处,两支架部分相接,以12个大气压扩张释放,造影见支架相接处扩张欠充分,再选择hiryu 3.0*15mm的后扩张球囊以10-14个大气压扩张支架内,造影见支架扩张充分完全,回旋支严重狭窄病变解除,TIMI血流3级。术毕,拔出导管导丝及桡动脉鞘管,桡动脉止血器局部加压包扎,每两小时放松止血器,6-8小时后酌情撤出桡动脉止血器,安返CCU病房。 调整饮食、扩血管,改善微循环(银杏达莫注射液)、营养心肌、改善心肌能量代谢、调节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内皮功能、抑制炎性反应、抗氧化应激、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控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预防并发症、保护靶器官、支持及对症治疗。
急诊PCI,更准确地说,叫做直接PCI,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来说,发病后尽早实行直接PCI,是指南及专家共识优先推荐的治疗手段。 对首诊可开展急诊PCI的医院,要求首次医疗接触(FMC)至PCI时间<90 min。 对首诊不能开展急诊PCI的医院,可将患者转运至有条件的医院,但要求FMC至PCI时间<120 min。 预计FMC至PCI的时间延迟>120 min,对有适应证的患者,应于30 min内尽早启动溶栓治疗。 溶栓后尽早将患者转运到有PCI条件的医院。成功者:3~24 h行冠脉造影及血运重建;失败者:尽早行挽救PCI。 介入径路:首选桡动脉,桡动脉径路血管相关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少,应作为首选。 重症患者可考虑经股动脉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