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57岁,以“阵发性胸闷气短4年余,加重伴剑突下疼痛17小时”入院。 患者于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伴恶心,伴大汗,无烧灼感,无颈部紧缩感,无肩背部及左上肢放射,曾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心肌病”,给予系统内科治疗后好转。2年前患者于劳累时再次出现上述症状,持续不缓解,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心力衰竭,给予系统治疗后好转出院。17小时前患者于大便时出现胸闷、气短,伴心前区疼痛,疼痛性质为针扎样,持续1小时后缓解,伴大汗,遂就诊于我院急诊,急诊以“急性冠脉综合征”收入院。病程中无返酸,无头晕、头痛、意识障碍,无发热、咯血,无腹胀、腹痛、腹泻,无呕血及黑便,无尿频、尿急、尿痛,饮食尚可,睡眠欠佳,尿量减少,大便干燥,近1年体重下降15斤。 既往:高血压病史12年,血压最高达180/100mmHg,不规律口服降压药物(具体药物不详),血压控制不详。糖尿病病史3年,皮下注射诺和锐30R控制血糖,晚饭前注射1次,6u,血糖控制在6-7mmol/l。
查体:心前区无隆起,未见心前区异常搏动。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外,无抬举性心尖搏动,未触及震颤。叩诊心相对浊音界向两侧扩大,心率99次/分,节律规整,心音正常,A2<P2,未闻及额外心音,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无心包摩擦音。 辅助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律、R波递增不良(V4)、T波倒置(Ⅰ、avL、V3、V4、V5、V6))、轻度ST段抬高(V1、V2、V3、V4)、右心房肥大、下壁心肌梗死(可能急性)(Ⅱ、Ⅲ、avL)。心肌标志物+NT-ProBNP:TnI:9.8ng/ml、Myo:470ng/ml、NT-ProBNP:18900ng/l。 心脏彩超:全心增大,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肺动脉瓣高压(轻度),心功能下降。彩超肝、胆、胰、脾、肾、输尿管、膀胱:脂肪肝。监护示:室性心动过速。心电监护(2018-03-02)示室颤。
临床诊断为:缺血性心脏病、急性非ST段心肌梗死、心功能Ⅲ级 、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险组)、糖尿病。 治疗上给予心电监护、调整饮食、扩血管、抗凝、抗血小板、控制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微循环及心功能(红花口服液)、营养心肌、改善心肌能量代谢、调节血糖、改善内皮功能、抑制炎性反应,保护肝肾功能,利尿、抑制胃酸分泌、预防并发症、保护靶器官、支持及对症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并加强入院前处理。治疗原则为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脏功能,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