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男。症情描述:阴囊潮湿,全身出汗粘,小便少而黄,无性欲无晨勃,小姨不舒服,大腿酸痛。前医判断为“湿热”,服用祛湿清热的中药无效,反而出现眼干流泪等症状。 其他方面:情绪和饮食一般,有时右肋疼,血压也低,跑步则头晕。手心发热,偶尔失眠。大便有点硬,一日2次,有量少解不见的感觉。 问诊:有手淫史,忌酒忌辣1年多,现只吃水果、喝冷水。体检有“胆红素偏高、肝囊肿”。
体型偏胖,舌质深红,苔黄厚腻。
辨证:食积湿郁,郁而化热 治则:消食祛湿 方药:陈皮10 半夏10 茯苓15 枳壳10 竹茹10 香附20 厚朴10 苏梗10 白术10 鸡内金10 炒麦芽15 炒莱菔子15 泽泻10 首乌藤30 甘草6 嘱:饮食规律,少吃勿饱,忌食生冷,多运动。 二诊:药后身体有发热的感觉,尤其是双脚。大便基本正常,黄苔渐退,排尿更少更黄,详询,水果凉水未忌口,嘱其改变食凉的习惯。原方去莱菔子,加生姜3-5片。
服用20余剂,诸症减轻,汗出减少,阴囊潮湿十去七八,其他无明显不适。现仍在调理之中。 讨论:患者小便黄,身体燥热,手心发热,舌苔黄腻,似有热的表现。而仔细分析,仍以寒湿为主,热为郁热,理由如下:1,无晨勃无性欲,阴囊潮湿;2,经常吃生冷,无饮酒吃辣,寒湿不可避免,没有产生热的条件;3,血压低,吃热的舒服;4,服用清热药出现不良反应。 寒为真寒,热是郁热,这种情况不能以清热为主,予以温胃祛湿助运化之剂调理。针对郁热,竹茹、泽泻足矣。二诊尿少尿黄加重,并非药不对证,而是患者未忌口生冷,气化不利、郁热加重所致,所以自身调养不可忽视,任何小细节都不能放过,细节决定一切,药物并非万能,需和患者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