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女性,每次经期延迟10天以上,经前有褐色分泌物,伴有乳房胀痛,白带增多。自认为是血虚,常吃阿胶,喝红枣桂圆黄芪枸杞煮水,还有中药知柏地黄丸、藿香清胃丸之类,并无效果。 其他方面:1.很容易饿,吃点冷的辣的又肚子痛、拉肚子;2.脸油,唇干,矢气多,经常流口水;3.平时大便干,有时一天两次,尿黄;4.多梦,睡不够,醒后很累;5.怕冷,别人吹风扇,本人却要盖被子,爱打喷嚏。 问诊:最近和朋友吵架,心情不好。饮食也不规律,生冷辛辣未忌口。
体型高瘦,精神不振,面色不佳,神情忧郁,言语不耐烦。舌质粉红,舌体瘦,苔薄黄,有瘀点,脉弦涩。
辨证:肝胃不和,气滞郁热 治则:疏肝和胃,祛湿助运化 方药:炒白术10 茯苓15 陈皮10 半夏10 枳壳10 竹茹10 香附30 厚朴10 苏梗10 佛手10 鸡内金10 炒麦芽15 首乌藤30 甘草6 7剂,水煎服。 嘱:调畅情志,节制饮食,忌口生冷辛辣。 二诊:饮食、大便好转,睡眠稍安,口水减少,苔黄不显。月经将至,原方去竹茹,鸡内金,加入当归10 赤芍15 丹参30 川牛膝15 生姜3片,续服,经至即停。
调理3个月经周期,经后1周用首诊方,经前1周用二诊方,经期渐趋正常,仅延迟1-2天,经前不适也大减,白带几无,饮食、二便、睡眠均好转。唯有怕冷,需长期调养。 讨论:月经延迟,一般有血虚、肝郁、寒凝三种因素。此患者舌面两侧及根部黄苔明显,首先考虑肝郁所致,经前乳胀痛,有情志波动因素,可为佐证;另一方面,怕冷、爱打喷嚏,说明又有阳虚寒湿。 所以,证属气滞寒凝血瘀,以气滞为主,治宜疏肝行气,佐以温胃助运,经前稍加养血活血之品,使肝气疏,寒湿散,气血畅,脏腑和,诸症渐愈。 自身调养不可少,须畅情志,减压力,少思虑,避免生气着急,且忌食生冷辛辣。这是药效充分发挥的保证,也是彻底康复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