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
患儿5岁女性,因呕吐、无力入院,入院前患儿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后逐渐出现四肢无力,颈软无力,伴精神、反应差,遂收入院。
查体:体重 13kg,面色苍白,四肢皮肤可见少许花斑,呼吸音粗糙,双肺可闻及痰鸣。双侧肋骨串珠征,轻度O型腿。腹部查体无特殊,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上肢肌力Ⅳ级,双下肢肌力Ⅳ级,四肢肢端暖,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2秒。 辅查:血气分析(5.7):PH7.32,PCO2 3.0KPa, BE -12.2mmol/L ,HCO3- 11.9mmol/L,K+ 1.4mmol,Na+ 140mmol/L,Cl- 120mmol/L,Ca2+ 1.12mmol/L,GLU 6.1mmol/L。维生素D测定:正常;25羟基维生素D测定 正常(既往多次肌注维生素D3)。尿PH7.0;腹部CT:双肾多发结石,双肾未见积水征象;泌尿系超声:疑双肾髓质钙质沉着症。肱骨X线:左肱骨骨质疏松改变。
诊断:肾小管酸中毒 治疗:予口服枸橼酸钠钾,抗感染,补充维生素D等治疗,经治疗后患儿电解质大致恢复正常,一般情况好转。完善基因检查尚未回示。
讨论:患儿反复低钾、高氯血症,酸中毒明显,生长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人,本次呕吐起病,伴有肾结石,长骨平片示骨质疏松,故考虑远端肾小管酸中毒。临床上遇到低钾高氯性酸中毒时应注意排查有无本病,常有家族史,常为常显。本例为I型,机制大致如下:肾小管泌H+障碍(酸中毒)→尿钠尿钾HCO3-排出增加→继发性醛固酮增加(保钠排钾重吸收CL-增加)→低钾高氯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