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诉:左上腹隐痛1年 病史: 病人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隐痛,无发热,无皮肤黄染,偶恶心,无呕吐,无便血,未系统治疗,近来腹痛加剧,来我院门诊行肝脏增强CT,提示胰体尾占位性病变,遂入院,目前无发热,无恶性呕吐,饮食可,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减轻3kg。 查体: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触及,未触及包块,全腹软,左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Murphy’s征阴性,肝区叩痛(-),肾区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分。
辅查: 血清学检查CA 199 正常,但CEA高于正常。肝肾功化验正常。 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胰腺尾部膨大,密度不均,内见囊实性肿块影,最大横断面约6.0cm×4.5cm,增强扫描实性部分不均匀强化,内囊性低密度灶未见强化,脾动脉管壁略不规则,脾静脉局部显示欠清,腹膜后见散在稍大淋巴结影;脾不大,脾周血管迂曲增粗。 双肾大小及形态正常,未见异常密度影,肾上腺未见确切异常,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膀胱充盈尚可,壁不厚,膀胱内未见异常密度影。子宫及双侧附件区未见确切异常。盆腔未见肿大淋巴结。 所扫胃肠道管壁未见确切增厚。 提示胰尾部囊实性占位,考虑为恶性,脾动、静脉受侵可能大。
诊断: 胰体尾癌 治疗:全麻下开腹探查,无远处转移,胰体尾见6.0cm×5cm肿物,侵及脾动脉,行胰体尾切除,脾切除,术后病理提示胰体尾腺癌(中-低分化),胰腺断端未见癌,脾未见异常, 胰腺下缘、胰腺周围淋巴结反应性增生(0/1,0/3),pT3N0M0, ⅡA期 。
术后检查引流液淀粉酶,最高536U/L, 很快降至正常,提示存在轻度胰瘘,复查腹部彩超,腹腔扫查可见较多肠气反射,未见明显积液及包块影像,术后顺利出院。胰体尾癌症状一般出现晚,故发现时多数晚期,不像胰头癌,很早就引起黄疸,病人可以早期就诊,因此胰体尾癌预后比胰头癌差。治疗胰体尾癌的手术方式为胰尾切除术,联合脾脏切除,胰体尾切除也称远端胰腺切除(Distal Pancreatectomy, DP),和其相对应的就是治疗胰头癌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二者比较起来PD更复杂,涉及吻合比较多,但是胰瘘发生率低于DP,而DP操作相对于PD简单点,但胰瘘发生率高于PD,胰瘘以后的危害性,DP更小,不像PD那样容易出现致命性大出血。强调在胰体尾癌手术中,淋巴结清扫一定要到位,一直要清扫到肝十二指肠韧带左侧缘,腹腔干左侧及肠系膜上动脉左侧,有利改善预后,术后嘱肿瘤科继续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