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51岁 主诉: 发现宫颈病变1月余,宫颈锥切术后 现病史: 1-0-2-1,初潮17岁,既往月经规律,5-7/25天,量中,痛经(-),LMP 2016-07-25。2016-06-15患者于当地医院查HPV阳性,进一步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示:CINⅡ-III 级,累及腺体 。2016-07-19于我院行宫颈锥切,术后恢复可,予以出院。术后病理示:3-4点、9-10点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累及腺体;7-8点、11-12点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1-2点、5-6点黏膜慢性炎,局灶腺上皮鳞状化生;内口切缘、外口切缘、基底切缘,均未见鳞状上皮内病变累及。病程中患者无阴道异常流血,无白带增多,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无肛门坠胀感等症状。为求手术治疗,患者再次就诊我院门诊,门诊拟“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收入我院。 患者自发病以来,神清,精神可,胃纳可,夜眠可,二便无殊,体重无明显增减。
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式;阴道:通畅;宫颈:术后改变;子宫:后位,正常大小,活动可,无压痛;附件:双侧附件区未触及明显包块,无压痛。 辅助检查: 入院前: 2016-06-16 外院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宫颈)CINⅡ-III 级,累及腺体。 2016-07-19 我院宫颈锥切病理:3-4点、9-10点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累及腺体;7-8点、11-12点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1-2点、5-6点黏膜慢性炎,局灶腺上皮鳞状化生;内口切缘、外口切缘、基底切缘,均未见鳞状上皮内病变累及。 入院后: 【妇科超声】子宫体范围:长 57, 厚 51, 宽 56。 内部回声:不均匀。前壁低回声直径26。后壁低回声数枚,最大直径22 。诊断意见:子宫肌瘤 。 2016-08-08 【止凝血】 R时间 4.30↓min K时间 2.20min α角 61.80deg 最大血 块强度 56.30mm 综合凝血指数 0.10 APTT 27.7秒 PT 11.2秒 INR 0.96 TT 18.50秒 Fg 2.2g/L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0.6mg/L D-二聚体定量 0.19mg/L 【妇科实性 激素】 过氧化氢 阴性(-) 唾液酸苷酶 阴性(-) 白细胞酯酶 阴性(-) 促卵泡生成素 6.44mIU/mL 促黄体生成素 6.80mIU/mL 泌乳素 21.79ng/mL 雌二醇 95.00pg/mL 孕酮 17.87ng/mL 睾酮 0.38ng/mL 【免疫】 甲胎蛋白 1.15ng/mL 癌胚抗原 3.81ng/mL 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 0.60ng/mL 糖类抗原125 14.70U/mL 人附睾蛋白4 51.8pmol/L 糖类抗原199 11.50U/mL 【生化】 葡萄糖 4.20mmol/L 前白蛋白 222mg/L 丙氨酸氨基 转移酶 16IU/L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18IU/L 碱性磷酸酶 36↓IU/L γ-谷氨酰基转 移酶 13IU/L 总胆红素 20.8μmol/L 直接胆红素 1.7μmol/L 总蛋白 62g/L 白蛋白 42g/L 钠 143mmol/L 钾 3.60mmol/L 氯 109↑mmol/L 胱抑素C 1.20↑mg/L 【激 素】 特异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0.03mIU/mL 2016-08-09【ABO血型】 AB型 Rh因子 阳性(+) 抗体筛选结果 阴性(-) 2016-08-12【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 6.17x10^9/L 中性粒细胞% 76.1↑% 淋巴细胞% 17.8↓% 红细胞计数 4.34×10^12/L 血红蛋白 133g/L 红细胞比容 0.385 血小板 计数 113×10^9/L 血小板平均体积 11.4fl【生化】 钠 139mmol/L 钾 3.21↓mmol/L 氯 104mmol/L 二氧化碳 24.0mmol/L 钙 2.14mmol/L 磷 1.15mmol/L
诊断: 1、子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CIN Ⅱ-Ⅲ,锥切术后) 2、子宫良性肿瘤 治疗:患者为50岁围绝经期女性,考虑诊断:1. CINII-III.锥切术后2.子宫肌瘤。 有手术指征;患者围绝经期,已无生育要求,但要求保留卵巢,手术范围以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切除为宜,术中送冰冻病理,如果发现妇科恶性肿瘤,需扩大手术范围。如果发现非本科系统疾病,则需要请相关科室的医生处理。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于2016-08-11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术 中探查子宫前位正常大小,表面凹凸不平,子宫前壁下段见肌瘤样膨出,子宫活动好,双 侧卵巢输卵管外观正常。手术顺利,术中出血少。术后尿色清。术后给予抗炎补液支持治疗,患者恢复良好,肠道功能已恢复,体温正常,准予出院。
1.注意休息和营养。禁盆浴及房事及阴道超声3个月。 2.术后10天询问病理结果。 3.定期妇科门诊检查,初次复诊术后三个月,携带出院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