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女性,月经40-50天一行。16岁初潮,初期月经规律,色量均正常。一年前因经前过食生冷致月经迟至,经量渐少,色暗红,挟有血块,经期3-5天。来诊时经后十余天,畏寒肢冷、纳差食少、乏力、便溏不爽,且小腹冷痛、喜温喜按,经前加重。
体形偏胖,营养良好,面色尚佳,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涩,尺肤寒凉。 血压90/60mmHg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
中医诊断:月经后期(血为寒凝,经行不畅) 中医治疗:温通气血 方药:温经汤加味 当归10 赤芍15 川芎15 香附30 丹参30 炒白术10 陈皮10 木香10 枳壳10 鸡内金10 炒麦芽15 山楂15 肉桂6 小茴香10 甘草6 生姜5-7片。水煎服,每日1剂。嘱其忌食所有生冷之品,包括水果、饮料、凉水凉饭菜、冰冻类。
中药连服2周,月经来潮,腹凉大减,余症均轻。共调理三个月经周期,经前半月用药,经期恢复正常,30-35日一行。 讨论:月经后期是指经期延后一周以上,甚至二至三月一行,简称"经迟",若仅延迟三、五天,且无其他不适,或偶尔一次延期,不属病态。 此症病因复杂,有虚实两端,虚者,阳虚或气血不足也;实者,寒凝气滞也。其中寒凝血瘀致经迟者多见,盖因饮食不慎,贪凉饮冷者众,尤其是经前过食生冷,最易导致此症。 本例经前贪凉,血为寒凝,冲任受阻,血海不能按期疏泄而致经迟、量少;寒凝胞中,气血不通,血运不畅则小腹凉痛,得热则减,且血暗有块;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故畏寒肢冷、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涩、尺肤寒凉。方用当归、赤芍、川芎、丹参、山楂养血活血,行血中之滞;香附、陈皮、木香、枳壳调畅气机;小茴香、生姜温经散寒;白术、甘草健脾;内金、麦芽开胃助运化。如此温通并用,散寒、行气、活血同施,寒去血自行,瘀去经自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