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PET/CT检查发现子宫内膜癌1例!

曾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输卵管积水 盆腔粘连 子宫内膜癌

主诉 病史

患者:女性,63岁 主诉: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9年余。 病史:者绝经12年,9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流血,量少,鲜红色,偶有暗褐色,持续约数天,自行停止,伴异常阴道流液,恶臭,无伴腹痛、腰酸,无伴性交出血等不适。

查体 辅查

查体:外阴:发育正常,阴毛分布正常,呈已婚已产型。未见赘生物。阴道:通畅,粘膜皱襞正常,未见结节、囊肿,未见异常分泌物。宫颈:萎小,光滑,无腺囊肿,无接触性出血,无举痛。子宫:前位,增大,无压痛,表面光滑,活动佳,边界清楚。双侧附件区未及明显包块,无压痛及反跳痛。 辅助检查:暂无

诊断 处理

入院诊断:子宫内膜癌? 入院查完善相关检查,PET/CT:1、子宫代谢活跃灶,符合子宫内膜癌,浸润肌层。排除手术禁忌症,于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双侧卵巢动静脉高位结扎+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盆腔粘连松解术。检查见大网膜与前腹壁少量膜状粘连,子宫后位,萎小。双侧卵巢萎小,双侧输卵管积水。术程顺利。术后予甲硝唑+仙力素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病理回报:(子宫及双附件)子宫内膜样腺癌(I型I级),癌组织浸润至浅肌层,未累及宫颈管。(左侧盆腔淋巴结17枚、右侧盆腔淋巴结13枚)未见转移癌。综合考虑术中所见及CTC监测提示血液循环中间质型细胞4个,存在转移复发等风险,后予艾素100mg+卡铂400mg化疗,化疗过程顺利,患者无不适。

随访 讨论

讨论:1.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好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 2.子宫内膜癌的原因迄今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子宫内膜癌根据发病机制和生物学行为特点可分为雌激素依赖型(I型)和非雌激素依赖型(II型)。3.极早期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在普查或妇科检查时偶然发现。一旦出现症状,多表现为:出血、疼痛、阴道排液等。4.MRI可较清晰地显示子宫内膜癌的病灶大小、范围,肌层浸润以及盆腔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从而较准确估计肿瘤分期。PET/CT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主要是分级、分期、预后评估等。5.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常提示临床医生高度警惕子宫内膜癌。确诊内膜癌的依据是组织病理学检查。

发布于 16-07-12 21:13

9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