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
患者:女性,45y 主诉:消瘦1年 病史:患者自诉右下腹偶有疼痛,可自行缓解,外院彩超示右侧附件包块,近期体重较前明显减轻,约10斤,既往史:“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后。
查体:右下腹轻度压痛,未触及明显包块。余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CA125升高:86.2U/ml 超声:右侧卵巢增大,内部回声杂乱,建议进一步检查排除占位性病变。
诊断:右下腹包块(?) 治疗:入院后行PET/CT,示:右侧附件肿块,局灶性代谢活跃,考虑卵巢恶性病变可能性大;病灶周围一肿大淋巴结,代谢稍活跃,不排除淋巴结转移可能,建议盆腔MR进一步检查。随后排除手术禁忌症,于全麻下行“双侧附件切除术”,术中见:右附件与直肠及盆侧壁粘连,右卵巢未见明显异常,右输卵管壶腹部表面可见一质硬包块,大小约1.5×1cm;左附件与盆侧壁粘连,左侧卵巢未见明显异常,左侧输卵管扭曲。先行右侧附件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
讨论:1.是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生长而引起的疾病。按照发生部位分为卵巢内异症和卵巢外内异症两大类。 2.内在性又称子宫腺肌病。外在性以卵巢、子宫骶骨韧带、盆腔腹膜等处最常见 ,通称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3.病理特点是异位的子宫内膜受雌激素的影响 ,在局部呈浸润性生长和反复出血,导致病灶周围组织纤维化 ,最后形成内含陈旧性出血及瘢痕的结节、包块或粘连。 4.育龄期妇女常见,10%,良性却存在恶性生物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