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确诊子宫内膜癌1例!

温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样腺癌

主诉 病史

患者:女性,51岁 主诉:阴道不规则出血7月余。 病史:患者7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每次持续约27天,量与月经量相当,干净3-4天后再次出现,每天1-2块卫生巾,出血初颜色红,后为暗红,未予重视。1周前于外院就诊,行宫腔镜检查提示内膜稍厚,左侧壁见一肌瘤样肿物突向宫腔,大小约4×3×3cm,行诊刮术,术后病理活检示:宫腔恶性肿瘤,倾向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诊断为“子宫内膜癌”。

查体 辅查

查体:妇检示外阴发育正常,未见赘生物。阴道通畅,可见少量血性分泌物。宫颈肥大,Ⅱ度糜烂,无举痛。子宫前位,增大如孕7周,无压痛。双附件未及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外院查宫腔镜示:子宫粘膜下肌瘤;宫腔刮出物病理活检示:宫腔恶性肿瘤,倾向于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

诊断 处理

诊断:子宫内膜癌 治疗: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MR示:子宫内膜癌,累及子宫颈上段,盆腔少量积液。排除手术禁忌症后,随行腹式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卵巢动静脉高位结扎+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中见子宫前位,正常大小,肌壁光滑。双附件未见异常。术后病理结果提示(子宫及双侧附件)子宫内膜样腺癌(I型,III级),浸润深度约0.5cm,未见确切脉管内癌栓;考虑患者腹水涂片提示异形细胞,后予PICC置管后化疗,按艾素75mg/㎡+卡铂5-6AUC计算,取艾素100mg+卡铂500mg静脉化疗。

随访 讨论

讨论:1.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好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 2.子宫内膜癌的原因迄今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子宫内膜癌根据发病机制和生物学行为特点可分为雌激素依赖型(I型)和非雌激素依赖型(II型)。 3.极早期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在普查或妇科检查时偶然发现。常见症状有:不规则阴道流血,流液、疼痛、腹部包块等。 4治疗原则,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病变范围和组织学类型,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因内膜癌绝大多数为腺癌,对放射治疗不甚敏感,故治疗以手术为主,其他尚有放疗、化疗及药物(化疗、激素等)等综合治疗。

发布于 16-06-30 11:44

0 个评论

暂无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