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姜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主诉 病史

患者女,58岁 主诉:因“发热5天”入院 现病史:患者诉5天前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9度,伴乏力、手指关节、肘关节及膝关节疼痛,无畏寒、咳嗽咳痰、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腹痛腹泻、肌肉酸痛等不适,不伴皮肤瘀斑、呕血黑便等症状,次日于当地镇医院就诊给予“头孢”(具体不详)抗感染治疗3天,体温反复波动,2天前于当地县医院就诊查血常规提示WBC 1.88*10^9/L,PLT 59*10^9/L,Hb 106g/L,建议转上级医院治疗,1天前于我院急诊科就诊行肺部及颅脑CT示双肺纹理增粗,双肺散在云雾状淡薄密度影,呈马赛克状,考虑多为小气道病变,幕上脑室稍显扩张,不除外轻度脑积水可能,请感染科会诊考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遂转入感染科就诊。 患者自起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大便可,小便深黄,体重无明显下降,体力下降。

查体 辅查

专科情况:左右腹股沟各触及3个、1个肿大淋巴结,活动度可,无压痛。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及少量湿罗音。 我院血常规示:WBC 1.31*10^9/l PLT59*10^9/, Hb106g/l 凝血功能:D-D 6.6mg/l ESR 16mm/h 大生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55U/L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10U/L 钙1.70mmol/L 尿素氮2.82mmol/L 乳酸脱氢酶1127U/L 铁蛋白33688.3ug/L 免疫球蛋白5项:补体C3 0.385g/L

诊断 处理

诊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治疗:给予病毒唑抗病毒治疗,益保世灵、左克抗感染治疗,给予护胃、护肝、调节免疫力等对症支持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情况及时处理。

随访 讨论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病情较重且发展迅速,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1. 地理分布。目前已在河南、湖北、山东、安徽、辽宁、江苏等省发现该病病例,病例主要分布在以上省份的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农村,呈高度散发。 2. 发病季节。本病多发于春、夏季,不同地区可能略有差异。 3. 人群分布。人群普遍易感,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生活、生产的居民和劳动者以及赴该类地区户外活动的旅游者感染风险较高。

发布于 16-04-15 15:43

0 个评论

暂无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