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诉: 体检发现肝血管瘤3年。 病史: 患者自诉:3年前自行体检过程中发现肝血管瘤,当时约3cm*3cm大小,当时未予以特殊处理,于2016-01-31彰武县中医医院行腹部超声示:肝右叶见考虑肝血管瘤,约6.4cm*3.7cm大小;胆脾胰腺未见占位;胃炎。无腹胀腹痛,恶性呕吐等不适症状发生,未予任何治疗,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以“肝血管瘤”之诊断收入院,现患者无发热,无呼吸困难,饮食质量正常,睡眠质量较差,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
查体: 神淸语明,步入病房,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瘀斑及出血点,巩膜无黄染,睑结膜苍白,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充盈,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纯,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触及,未触及包块,全腹软,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Murphy’s征阴性,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分。脊柱及四肢无异常,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查: 腹部CT见肝脏形态大小正常,表面光滑,各叶比例正常,密度均匀,肝右后叶见混杂稍低密度包块,部分突出于肝表面,截面大小约65mm×43mm,增强扫描动脉期边缘结节样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减低,范围增大。肝内外胆管未见明显扩张,胆囊不大,胆囊壁不厚,内未见异常密度影。胰腺形态密度未见异常。脾不大。
诊断: 肝血管瘤 治疗:全麻下腹腔镜探查,见胆囊无异常,举起肝右叶,可见右叶后下段1枚血管瘤,直径超过6厘米,部分外生性,体位变为头高左倾,游离右冠状韧带及三角韧带,阻断第一肝门,继续经腹腔镜沿肝血管瘤包膜外剥脱,直至完整切除血管瘤,解除肝门阻断,彻底止血。手术顺利,术中失血300毫升。术后病理,镜下见肝组织内见形态不规则血管腔,病理诊断:海绵状血管瘤。
术后复查腹部彩超,腹腔扫查可见较多肠气反射,可见少量积液位于右下腹,深约1.3cm。。术后六天腹腔引流5毫升,予以拔除,病人出院。该血管瘤外生性,直径6.5厘米,CT显示破裂出血风险较大,故手术切除应该为首选治疗方式。血管瘤位置表浅,也为腹腔镜手术治疗提供了便利条件,故针对此病例,我们认为腹腔镜肝血管瘤包膜外剥脱术是最佳治疗方案,最终患者相对少的失血量和短的住院时间,说明当初选择完全正确。我们的经验是腹腔镜下充分游离肝脏,切除前针对第一肝门,沿着血管瘤包膜外那层与正常肝组织之间界限分离,夹闭进入瘤体血管,是成功关键。治疗费用由于住院时间的缩短,总体上不会增加,患者会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