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 男 54岁 主 诉:性欲下降8年余,发现鞍区占位1月 现病史:患者2008年无诱因性欲下降,无勃起功能障碍,至今未有性生活。2015年10月自觉视力模糊,下楼梯时明显。2015年12月体检行头颅MRI平扫提示鞍区占位,行垂体MRI平扫+增强示垂体左缘椭圆形稍长T1稍长T2信号,大小约1.59×1.49mm,以向下生长为著,向下突向蝶窦,垂体柄向右侧偏移,左侧颈内动脉包绕。否认头痛、视野缺损等占位表现,否认脸变圆红、皮肤紫纹、手足增大、面容改变、心悸多汗、触发泌乳等内分泌症状。2016年1月就诊于我院门诊,查PRL 1132.80ng/ml,其余内分泌激素大致正常,行垂体平扫+增强MRI示蝶鞍增大,鞍区可见类圆形异常信号,呈等T1等T2异常信号,边界清楚,大小约为2.0cm×1.9cm×1.8cm,信号欠均匀,增强后病灶呈轻度强化。垂体柄向右移。鞍底骨质侵蚀下陷,病变向下生长伸入到蝶窦内。视交叉无受压。左侧海绵窦区被包绕。垂体后叶短T1信号可见。Knosp 左侧II级,右侧0级。现为进一步诊治收住入院。体重增加6kg。 既往史:2009年发现高血压;13年因偶发心绞痛症状行冠脉CTA发现冠脉血管闭塞20%。2013年发现甲状腺功能低下。
1、头颅MRI平扫;双侧额叶、侧脑室周围均见散发大小不等小斑点状稍长T1长T2异常信号,水抑制序列高信号。两侧脑室前角扩大,脑沟增宽。垂体窝扩大,内见类圆形直径18.8mm等T1等T2信号,鼻中隔弯曲,双侧筛窦粘膜增厚。考虑双侧筛窦炎、鞍区占位。 2、垂体MRI平扫+增强示垂体左缘椭圆形稍长T1稍长T2信号,大小约1.59×1.49mm,以向下生长为著,向下突向蝶窦,垂体柄向右侧偏移,左侧颈内动脉包绕。蝶窦左缘长T2信号,考虑垂体腺瘤及蝶窦炎。 3、内分泌激素:PRL 1132.80ng/ml,T 2.06ng/ml,GH 0.1ng/ml,F 14.11μg/dl,ACTH 36.6pg/ml,TSH 4.773μIU/mL,T3 1.200ng/ml,T4 8.70μg/dl 4、垂体平扫+增强MRI:蝶鞍增大,鞍区可见类圆形异常信号,呈等T1等T2异常信号,边界清楚,大小约为2.0cm×1.9cm×1.8cm,信号欠均匀,增强后病灶呈轻度强化。垂体柄向右移。鞍底骨质侵蚀下陷,病变向下生长伸入到蝶窦内。视交叉无受压。左侧海绵窦区被包绕。垂体后叶短T1信号可见。幕上脑室系统扩张,脑室周围白质未见明显异常。鞍区占位病变,考虑垂体大腺瘤可能大,左侧海绵窦Knosp II级;幕上脑室系统扩张。
1、中老年男性,慢性病程。 2.临床表现以性欲下降为主,伴视力模糊 3.内分泌激素:PRL 1132.80ng/ml 4.2009年发现高血压,血压最高125/95mmHg,规律施慧达1# qd治疗,后未监测。2013年发现冠脉血管闭塞20%。2013年发现甲状腺功能低下. 5.垂体MRI平扫+增强:蝶鞍增大,鞍区可见类圆形异常信号,呈等T1等T2异常信号,边界清楚,大小约为2.0cm×1.9cm×1.8cm,信号欠均匀,增强后病灶呈轻度强化。垂体柄向右移。鞍底骨质侵蚀下陷,病变向下生长伸入到蝶窦内。视交叉无受压。左侧海绵窦区被包绕。垂体后叶短T1信号可见。Knosp 左侧II级,右侧0级。 所以诊断:垂体泌乳素大腺瘤 手术名称:经单鼻蝶垂体瘤切除术
1、鉴别诊断讨论: 1)垂体无功能型大腺瘤:垂体无功能型大腺瘤因垂体柄效应,亦可表现为PRL偏高,有泌乳症状,但PRL一般小于100 ng/mL。患者PRL 1132.80ng/ml显著升高,考虑垂体无功能型大腺瘤可能性小,需术后病理明确。 2)鞍区生殖细胞瘤:生殖细胞瘤最见于松果体区,其次常见于鞍区,临床可表现为视力视野障碍,出现头痛、呕吐,多饮多尿及垂体功能低下。MRI示T1加权为略低信号或等信号,T2加权常呈等信号或高信号,增强后呈均匀一致强化,并能发现沿脑脊液或室管膜转移的病灶。而本患者无多饮多尿、垂体功能低下症状,且MRI表现与之不相符,暂不考虑该诊断。 2、诊断明确,手术治疗:肿瘤切除大小约1.8x1.7x1.5c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