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诉:女,2岁,反复发热9天,面色苍白6天 病史:9天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不详(家属自觉发热,体温未测),并间断发热,伴鼻血丑3次,病初较易止血,后逐渐出现止血困难,当时未予以特殊处理。入院前6天患儿渐出现面色苍白,食欲欠佳,偶有单声咳嗽,无畏寒、寒战,无皮肤瘀点瘀斑,腹痛、血尿、血便等不适,5天前当地就诊,血常规:WBC2.59×109/L 、N%:34.9%,Hb63g/L,PLT23*10^9,CRP142.4mg/L,PCT3.74ug/L。骨穿:粒系成熟欠佳伴胞浆颗粒增多,考虑感染,增生性贫血伴内外铁减少。脑脊液检查未见异常。结合患儿既往有黑热病接触史,考虑发热、三系降低原因待查:1.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2.急性支气管炎,3.败血症?4.黑热病?先后给予静脉输注头孢他啶、帕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抗感染,丙球、甲强龙治疗5天,患儿仍有反复高热, 体温最高为40.1℃,间断发热,面色苍白,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门诊以“发热,三系减少”收住我科。追问病史,患儿籍贯甘肃,姑姑曾患有黑热病已治愈。
查体:急性病容,面色、口唇苍白,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咽充血,双肺呼吸音粗,双侧对称,腹部稍膨隆,脾脏肋下3-4cm,质中,缘钝,肝脏肋下2cm,质中,无触痛。 辅检:腹部CT示:肝、脾增大,多个肠系膜淋巴结显示,部分增大。复查骨髓涂片:黑热病(全片可查见利-杜体,易见组织细胞吞噬血细胞)
诊断:黑热病 处理:诊断黑热病前:美罗培南抗感染,丙球输注,输去白红细胞悬液、输注血小板、止血敏、维生素K1预防出血等;诊断后:对症治疗+葡萄糖酸锑钠输注。
黑热病的典型表现为:病程长,不规则发热,肝脾及淋巴结肿大,贫血及营养不良。其最常见诊断依据为骨穿查见利杜体,锑剂对对杜氏利什曼原虫有很强的杀虫作用,疗效迅速而显著。如治疗中血白细胞尤其中性粒细胞继续减少,则暂停治疗。有心脏病、肝病者 慎用。过期药物尤其已变色者因有变成3价锑加大毒性的可能,不应使用。如锑剂治疗3疗程仍未愈者,称之为“抗锑剂”患者,则须用非锑剂治疗。下附诊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