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夜间呻吟症

陈医师   武汉康和中医门诊部

主诉 病史

患者,女,20岁,因“睡眠时发出异响5年”就诊。 近年来患者睡眠时反复发出呻吟声,且声响逐渐增强,严重影响同宿舍舍友休息,患者曾在外院行PSG监测,诊断为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 综合征。患者自幼有癫痫史,长期口服抗癫痫药物治疗。

查体 辅查

查体:生命体征平稳,BMI 19.1kg/m2,无咬颌畸形,鼻、咽、喉未见明显上气道阻塞情况,神经系统检查无病理体征。 辅检:给予PSG监测检查,入睡时间为5h44min,发生中枢性呼吸暂停事件57次,其中REM 期7次,NREM 期50次,最长中枢性呼吸暂停时间33.8s,中枢性呼吸暂停指数9.9次/h,无阻塞性和混合性呼吸暂停事件,无低通气事件。最低血氧饱和度88%,发生于NREM 期,REM 期最低血氧饱和度95%。患者睡眠时伴有明显的腿动现象,呼吸暂停事件前或期间往往伴有觉醒现象(图1)。根据PSG监测结果及夜间同步视频和音频监测(我们记录了视频和音频的资料),发现患者为一次深吸气后,出现长时间呼气,并同时发出有规律的呻吟声,因呼气时间很长,气流微弱,故口鼻气流往往捕捉不到呼吸,胸腹运动在此期间也停止,呼吸紊乱事件与呻吟声同步。

诊断 处理

诊断:夜间呻吟症。 治疗:根据文献多选用经鼻正压通气治疗(nCPAP)或配戴口腔矫治器,本例试用nCPAP治疗,但患者不耐受并拒绝使用,故配制半合成口腔矫治器。患者后半夜配戴后,3h内出现16次呼吸停止事件,时长3~6s,呻吟声基本消失,呼吸紊乱事件明显减少(图2)。

随访 讨论

夜间呻吟症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明确,呼吸紊乱事件可能与微觉醒相关。目前比较流行的解释是,呼吸中枢位于延髓,吸气和呼气由不同神经核团控制,而夜间呻吟症患者控制呼吸的神经核团功能不稳定,主要表现为睡眠时出现类似于胎儿的呼吸模式。夜间呻吟症主要应与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及癫痫相鉴别。治疗上,多用nCPAP治疗,呻吟大多可消失,可能与气道内持续性的压力增高有关。对于不想长期采用nCPAP治疗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或配戴口腔矫治器治疗。 [文章编号] 1001-1781(2013)24-1391-03

发布于 15-12-05 21:48

7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