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
患者男,50岁,因趾间增生物2月伴趾头肿胀1月余就诊。患者i年前曾有多次非婚性生活史。
体检:腹股沟可触及多个蚕豆大小的淋巴结、质中、无触痛。皮肤科检查:左足第2趾外侧见钱币大小疣状扁平增生物,表面湿润,周围见炎性红斑;第3趾端肿胀,甲板和甲床下及周围组织红肿,甲半月与甲皱襞、甲内侧缘区见一条状糜烂面,表面有淡黄色分泌物,趾端皮损无明显触痛;肛门周围可见多个绿豆至花生米大小、表面乳白色和淡红色湿润的扁平增生物皮损。双下肢皮肤见散在米粒至钱币大小褐红色斑疹。甲糜烂面及疣状扁平增生物表面分泌物暗视野检查:螺旋体(+),人乳头瘤病毒(PCR)检查:(-),足趾甲皱襞区溃疡分泌物细菌、真菌培养(-)。RPR(+)1:32,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实验(+)。肛门及足趾疣状增生物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皮棘细胞层呈乳头瘤样增生,真皮浅层小血管明显增生,血管周围见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
诊断:趾间扁平湿疣及梅毒性甲病。治疗:给予苄星青霉素240万u肌内注射、每周1次、连续3周。治疗结束2周后甲周围组织红肿、肛门及足趾疣状增生物完全消退、溃疡面基本愈合。
90天后复查RPR(+)1:4;1年后RPR(一),皮疹未再复发。引自《中华皮肤科杂志》,doi:10.3760/cma.j.issn.0412-4030.2009.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