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37岁。因左侧口角皮损 4个月就诊。患者4个月前左侧口角区出现黄豆大、淡黄色扁平肿物,逐渐增 大,近1个月上下口唇内侧出现黄白色 斑片,皮损区无自觉症状。 患者离婚5年,半年前有非婚性接触史,否认口交及同性恋史,否认阴部及肛周皮损病史。发病以来无发热、无关节疼痛等病史。
1、体检:各系统检査未发现异常。 2、皮肤科检査: 左侧口角区可见黄色圆形疣状增生物,直径约3cm,半球型,厚度0.5 cm,质地中等,无压痛,与口角对应斑块处有一个凹陷性裂隙。 上唇淡黄色斑片(浆液痂),下唇为白色斑片,表面有渗出液, 触诊质地软,见图1。 躯干、四肢、及掌跖部位无皮损,外阴及肛周无异常。 3、实验室检査: 血尿常规无异常,肝肾功能无异 常 梅毒血清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1 : 256阳性 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实验(TPPA)阳性 HIV抗体阴性 真菌镜检阴性,真菌培养未做。 患者拒绝做组织病理检査。
诊断: 二期梅毒(口角扁平湿疣及口唇黏膜斑)。 治疗: 因青霉素皮试阳性, 给予头孢曲松0.5 g,每日1次肌内注射,连续10 d;泼尼松 10mg,每日3次,连续3d。 1个月复查,口唇黏膜斑片消退, 口角疣状皮疹减小,轻度色素沉着斑。 3个月复査疣状皮损完全消退,见图2。TRUST 1 : 8阳性,无其他不适。 6个月复査,TRUST 1 :4阳性。 第1年及第2年复査TRUST均为1 : 2阳 性,考虑为血清固定,嘱患者继续定期随访,并密切注意神经 系统症状及其他脏器变化情况。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本例患者发病前有非婚性行为,数个月后口唇及口角分别有黏 膜斑片及疣状皮损,并逐渐扩大,血清学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及TPPA实验均阳性,符合梅毒二期诊断标准(黏膜斑及扁平湿疣),规范抗梅毒治疗皮疹痊愈。 在临床工作中,典型扁平湿疣多发生在肛周及外阴部位,文献报道二期梅毒扁平湿疣可以发生在鼻部,也可发生在眼部,引起视力损 害。本例患者发生在口角区较大的扁平湿疣伴裂隙者少有报道,皮损裂隙可能与口腔运动有关。 在鉴别诊断时,需与真菌性肉芽肿、皮肤肿瘤及皮肤分枝杆菌感染等疾病进行鉴别。 来源:doi: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6.05.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