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
中年男性,因“发现右颈部无痛性肿物两年余”入院。肿物质软,约0.5×0.5cm,无伴压痛,未予重视。肿物逐渐增大,且右侧耳前出现又一肿物,质软,无压痛,于外院行肿物穿刺示:淋巴炎,未能明确诊断。现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入院查体:右颌下扪及两大小约2×2cm、1.5×1.5cm淋巴结,无融合,质软,表面光滑,活动度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右侧耳前触及一大小约1.3cm×1.3cm淋巴结,性质同前。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 14.34×10^9/L,红细胞 4.4×10^12/L, 中性粒细胞7.6×10^9/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 4.5%,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311×10^9/L;乙肝表面抗原>250IU/ml。 右侧淋巴结活检(病理诊断):皮髓区淋巴滤泡反应性增生,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呈灶性浸润,间质小血管增生,符合木村病表现。
诊断为:木村病。治疗:予曲安奈德注射液皮损内注射,每天强的松30mg口服,5d后包块明显缩小,行手术切除。现定期门诊随访中。
本病多见于20~40岁、亚洲青年男性,好发于头颈部,尤其是耳周、腮腺和下颌部位,皮损常为软组织多发肿块。可与皮肤黏连,活动度差,直径多为1—10cm。早期质软似橡皮,逐渐变硬韧,局部淋巴结和腮腺、颌下腺等大唾液腺常受累肿大。尽管木村病没有恶变倾向,但该病临床表现很像颈部的恶性肿物,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