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
患者女,53岁,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胸背部持续性疼痛,从背部向前胸部放射,夜晚或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
脊柱无局限性后凸及侧凸畸形,T10椎体有压痛,叩击痛(+),右侧背部放射性疼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分;皮肤无明显感觉减退;双下肢感觉、肌力正常,膝反射正常,病理征(-)。 【实验室检查】 血ALP、血磷、血钙、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链抗原199均正常。胸椎X线片示T10椎体及右侧附件局部囊性改变,边缘骨质硬化。CT示T10椎体右侧不规则溶骨性破坏,累及椎弓根、横突和第10肋骨头,呈膨胀性、毛玻璃样改变,病变边缘骨质硬化。 增强MRI示T10椎体略变扁,椎体骨质可见斑片状混杂信号,以稍长T1、稍长T2信号为主,边缘不清、不规则,累及右侧椎弓及横突,压迫椎管,局部硬膜囊受压,脊髓信号无明显异常,增强后T10椎体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诊断为T10椎体FD。 全麻下,行经后路T10椎体占位病变刮除,T10、11椎间孔减压、T9~11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中见T10右侧椎弓根、椎体骨质破坏,并伴有囊腔形成;取刮除病变组织行病理检查,提示不成熟骨小梁形成,骨小梁呈不规则形状。术后患者胸背部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为1分。卧床休息1周,带胸廓支具活动3个月。切口愈合良好。
术后2年随访,患者无胸背部疼痛等不适,胸椎X线片及CT检查无神经或脊髓损伤、内固定物松动等并发症发生,肿瘤无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