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
患者女,70岁,因右侧面痛伴鼻塞4个月,右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0 d余于2015年8月27日人院。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曾于外院给予营养神经及右侧面部针刺治疗(具体不详),未见明显好转。
入院查体:右侧中鼻道可见一肿物,表面欠光滑,质脆,触之易出血,有分泌物附着,右侧颌面部肿胀,有压痛,且右侧面颊部浅感觉减退;右颈部Ⅱ、Ⅲ区可触及2个肿大淋巴结,质韧,活动可,与表面皮肤无粘连,有触痛。颅脑MRI、鼻窦CT检查发现右侧鼻腔鼻窦内占位病变累及右侧眼眶、翼腭窝、颊部(图3)。考虑诊断为: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右)。完善术前准备后于2015年9月2日在全麻下行鼻内镜下右侧鼻腔鼻窦肿瘤活检术,术中见鼻腔肿瘤来源于右侧上颌窦,上颌窦内侧壁受侵,并累及中鼻甲及下鼻甲,肿物质脆,易出血,表面不平;右侧下鼻道外侧壁受肿瘤累及,骨质缺损。
病理最终诊断为:SNEC。活检术后第7天,右侧颈部Ⅱ、Ⅲ、V区可触及3个肿大淋巴结,左侧颈部I、V区可触及2个肿大淋巴结,均小于6 cm,质韧,活动可,与表面皮肤无粘连,有触痛。行上腹部动态三维成像(增强)CT示:肝脏多发低密度影,考虑转移瘤可能性大;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病情,其家属决定采用姑息治疗,遂出院。术后2个月随访,患者出院后曾于当地医院应用顺铂、依托泊苷化疗(具体方案不详),化疗期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白细胞、血小板急剧下降,化疗未能规律进行,于发现病变后7个月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