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
患儿,男,10岁,因“反复左侧鼻腔出血伴左侧鼻塞、嗅觉减退1年”为主诉于2012年5月6入院。鼻内镜检查可见左侧中鼻道一新生物,表面光滑,色灰白,突入总鼻道,未达后鼻孔,鼻中隔向右侧偏曲,左侧鼻腔通气欠佳,嗅觉减退。
鼻窦CT示:左侧筛窦后组可见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19 cm×23 cm×25 cm,CT值约33 HU,周围骨质呈膨胀性扩大,后部蝶窦可见软组织密度影充填,鼻中隔挤压右偏 。鼻窦MRI示:左侧筛窦内软组织影,大小约22 cm×30 cm×32 cm,呈稍长T1长T2信号,左侧筛窦、蝶窦黏膜增厚,鼻中隔右移,左侧中鼻甲显示不清 。
初步诊断仍考虑鼻息肉可能性大,完善相关术前准备,无手术禁忌症,在全身麻醉鼻内镜下行左侧鼻腔肿物切除术及左侧上颌窦、筛窦开放术。术中分离并切除大部分肿物,用电动切割器切除剩余组织,见肿物起源于筛顶及蝶窦前壁。术后应用膨胀止血海绵及油纱条填塞术腔,予抗感染、止血、对症处理,术后48 h抽出鼻腔填塞物。术后病理报告为左侧筛窦神经鞘 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瘤细胞NSE(+),S-100部分(+),Ki-67(+)约1%。术后定期复查清理鼻腔,随访2年未见复发迹象。 2016年11月患儿初再次因左侧鼻腔出血、鼻塞来我院就诊。鼻内镜下见左侧鼻腔新生物突入总鼻道,鼻窦CT提示左侧筛窦内新生物,考虑鼻腔神经鞘瘤复发可能,再次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神经鞘瘤复发;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示:100(+), EMA(弱+),GFAP(-),Ki-67(阳性细胞数约5%) 。术后常规行鼻内镜下清理及鼻腔冲洗,嘱其每2周复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