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27岁,因“中期妊娠引产子宫破裂”于2012年5月16日转入我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G4P1,曾足月自然分娩1次,人工流产2次,LMP2012年1月7日。5月12日患者于当地医院行中期妊娠(妊娠17+6周)引产术。
入院查体:T36.4℃,P76次/min,R19次/min,Bp104/72mmHg;宫底脐下两横指,胎心147/min。超声检查:双顶径42mm,腹围127mm,股骨长26mm,最大羊水暗区40mm,提示单活胎,符合中期妊娠约18周。入院后给予口服米非司酮75mg,2次/d,连服2天,次日行利凡诺100mg羊膜腔内注射。12h后患者出现轻微下腹痛,但无阴道流血、流液,宫颈扩张约1 cm,宫颈管未消失。由于患者宫缩一直欠佳、、宫颈无扩张,至子宫破裂时共用米索前列醇4片(800mg)、口服3片(600mg)。其间还曾给予5%葡萄糖500ml+催产素2.5U,以8滴/min开始逐调,均无效。16日9时复查B超示,子宫下段肌壁菲薄,胎盘包绕胎头,胎头位于子宫下段右侧,似横位,子宫轮廓呈葫芦状。
初步诊断:妊娠18+3周子宫完全破裂,失血性贫血并感染。急诊行腹腔镜探查术,探查见盆腔、肠间隙可见陈旧性积血及血块,子宫约妊娠14周大,胎盘遗留腹腔,位于子宫下段表面;腹腔内游离的胎头位于子宫下段右侧。部分大网膜与宫体及胎盘粘连。膀胱子宫反折腹膜横行破裂,两侧延伸至圆韧带中段,子宫下段横行破裂,两侧腰大肌腹膜下呈紫蓝色血浸润。清理积血、分离粘连后,见子宫下段破裂口位于膀胱后方,长度为子宫峡部周径的1/2,破裂口边缘组织水肿明显,如口唇状。 以6号金属吸管举宫,以0号可吸收缝线做全肌层(不穿透内膜)间断8字缝合,5次8字缝合共10针。探查膀胱后壁无损伤及破裂口,双侧输尿管蠕动良好,于子宫下段及膀胱反折腹膜之间放置橡胶引流管。手术顺利,术中出血少,生命体征平稳,手术时间67min。术中、术后共输入同型红细胞悬液4U。 术后第2天白细胞16.18×109/L,中性粒细胞94.96%。积极给予抗感染、对症治疗,术后第5天血常规正常,术后第7天出院。术后1个月复查,超声提示宫体正常大小,轮廓完整,肌壁回声均匀,内膜线清晰,双侧附件未见异常,子宫下段破裂修补处无异常回声,与正常子宫无异。2012年12月4日患者宫内妊娠51天来我院,由于修补时间短,行药物流产及清宫术。随访至今,患者月经正常,嘱其至少避孕2年再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