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椎体侵袭性血管瘤

袁医师   重庆垫江县人民医院
侵袭性成骨细胞瘤

主诉 病史

患者,女性,55岁,因“背部疼痛半年,双下肢乏力4个月余”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背部及右侧肩胛骨下疼痛,为间断性隐痛,活动时加重,休息时疼痛稍缓解,1周前前往当地医院就诊,颈胸椎磁共振(MRI)示:“T4椎体病理性骨折并周围团块状异常信号影,局部椎管狭窄、脊髓轻度水肿,颈椎退行性变、T3/4~T6/7椎间盘突出”,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特来本院就诊,以“胸椎肿瘤”收入本科。脊柱生理弯曲存在,上胸椎棘突旁、右侧肩胛骨下有压痛及叩击痛,四肢活动自如,血运感觉无异常,各关节活动正常,双膝反射活跃,双侧霍夫曼征阴性,双下肢肌力4级,双上肢肌力5级,剑突下平面感觉减退,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双侧巴氏征阳性。

查体 辅查

术前检查胸椎正侧位X线片示:T3椎体骨质密度增高,临近软组织增厚。术前胸部平扫CT示:T4椎体及附件占位伴相应节段椎管狭窄,考虑肿瘤性病变。术前胸椎MRI示:T4椎体及附件占位伴相应节段椎管狭窄、脊髓受压,考虑新生物,血管瘤?术前诊断:(1)T3椎体肿瘤;(2)胸椎管狭窄症;(3)胸髓损伤。入院3d,请介入科会诊后,行胸椎肿瘤造影及肿瘤血管栓塞术 。 

诊断 处理

患者入院2周后,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经后路T3椎体全切术及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巾,贴切口保护膜;取T1~T5棘突体表连线后正中直切口约18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深筋膜,显露T1~T5棘突,剥离两侧棘旁肌,显露T1~T5两侧椎板及相应椎间小关节,术野彻底止血;确定T3椎体棘突无误后,分别于T1、T2、T4、T5两侧预置椎弓根螺钉通道,并将T1和T4椎体合适长度椎弓根螺钉拧紧,C型臂透视见椎弓根螺钉长度位置理想,椎板咬骨钳去除T2~T3棘间韧带及椎板间黄韧带,同上方法去除T3、T4棘间韧带、椎板间隙及黄韧带;于两侧T3肋椎关节处适当向外骨膜下剥离左右两侧第3肋骨约1.5cm,咬除两侧肋骨头;骨膜下剥离T3椎体两侧及前方软组织,并于两侧填塞大量明胶海绵止血,用骨刀截断两侧T3椎弓根,完整取出T3椎体附件结构,S钩置于T3椎体前缘保护好椎体前缘软组织,用骨刀处理T2、T3间隙及截断前纵韧带,依上法处理T3、T4间隙,取出游离T3椎体,并适当刮除T2椎体下终板及T4椎体上终板软组织,选取合适大小钛笼,装满同种异体骨后,植入骨缺损区域予以重建,选取合适长度的后路连接棒并按生理曲度适当弯曲后安装连接棒及横连接杆,C型臂X线机透视见重建理想,术野彻底止血,留置引流管一根,依解剖层次逐层缝合关闭切口。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符合“T3椎体”海绵状血管瘤,术后3个月复查,9个月随访患者恢复良好,无复发迹象。

发布于 19-11-02 19:16

0 个评论

暂无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