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
患者,女,47岁,2000年5月始因全身出现散在红斑伴脱屑、瘙痒,就诊于本院,诊断为银屑病,给予相关治疗后,病情好转。 此后皮损时有复发,多于“感冒”后加重。2014年1月始患者全身红斑面积增大,脱屑增多,随后在红斑基础上出现密集针尖大小脓疱,就诊于当地医院,予以相关检查(肝功能、血糖、血脂、肝胆脾彩超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脓疱型银屑病”。给予地塞米松10mg/d静点,后因病情加重,地塞米松增至15mg/d。至2014年3月中旬改为口服地塞米松片12mg/d(每片0.75mg),之后逐渐减量至0.375mg/d,于 2014年6月中旬停药。停药后患者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不含宿食,呕吐为非喷射样,伴上腹胀、嗳气。
入院时查体:满月脸,向心性肥胖,水牛背。全身散在稀疏点滴大小斑块,其上可见银白色鳞屑。部分皮损处可见抓痕及结痂。四肢内侧及腹部可见明显紫纹。巩膜及皮肤轻度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皮肤菲薄,可见皮下毛细血管。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型肥胖,腹壁柔软,肝大肋下12cm,剑突下7cm,质中,表面光滑,按压有轻度不适感。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肝肾区无明显叩击痛。肠鸣音4次/min。双下肢浮肿。 辅助检查:肝炎病毒系列、抗核抗体谱、自身免疫性肝病检测阴性。
临床诊断:肝损伤、重度脂肪肝、银屑病、低蛋白血症、继发性皮质醇增多症。予以注射用重组人II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保肝、调节代谢、支持及对症治疗,患者症状改善后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