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
【一般资料】 患者45岁,男性 【病史】 20余年前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因检查发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而由首诊医生转诊。其兄有HBV相关性肝硬化病史,患者曾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治疗,体格检查未发现异常。实验室检查显示,ALT水平为379IU/L。血清学检查显示,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HBeAb(-),HBVDNA1.11×107IU/ml。
【初始治疗】 入院后给予胸腺五肽注射液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及肿瘤的辅助治疗、由于是早期的病例,因此,患者初次抗病毒治疗使用拉米夫定(LAM),用药后第3个月时,患者HBVDNA水平从7log10IU/ml降低到5log10IU/ml。但到第6个月时,HBVDNA水平仍维持在5log10IU/ml,这意味着患者对LAM耐药的概率较高。第9个月时,HBVDNA水平开始升高,出现病毒学突破,4~6个月后,ALT水平也出现相应升高。鉴于此,24个月时,对患者进行了耐药位点的检查,结果显示,M204和L180位点出现突变,即出现LAM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