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垂体颗粒细胞瘤

黄医师   重庆市中医院
颈部颗粒细胞癌

主诉 病史

男,63岁,无明显不适症状,体检CT发现鞍上占位。入院后泌乳素提示366.1mIU/L(正常值53.0~360.4mIU/L)。CT平扫显示鞍上区一个边界清晰的实性肿块,矢状位径线约为2.8 cm×2.0 cm,平扫CT值约为47~59HU,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CT值约为90~101HU。MRI显示鞍内及鞍上一个类圆形肿块,肿块信号欠均匀,以等T1、短T2信号为主,病灶与垂体柄分界不清,垂体可见。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术前MRI考虑脑膜瘤。患者行胼胝体入路手术部分切除肿瘤。  

查体 辅查

术中内镜提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十分紧密,肿瘤呈灰白色,血供异常丰富,质地较韧。术后病理:神经垂体颗粒细胞瘤。免疫组织化学结果:CD68(+),TTF1(+),CD163(+),EMA(-)

诊断 处理

患者行翼点入路手术部分切除肿瘤。术中内镜提示肿瘤起源于垂体柄,位于视交叉后下方并压迫视神经,与下丘脑及颈内动脉粘连紧密,肿瘤为蜡黄色,实性,质韧,包膜存在,血供极其丰富。肿块部分切除术后MRI显示鞍内及鞍上一个类圆形肿块,呈长T1、等T2信号,病灶与垂体柄分界不清,垂体可见。增强后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术后病理:(鞍区)颗粒细胞瘤。免疫组织化学结果:AAT(+),Ki-67(+)2%,S-100(+),TTF-1(+),Vimentin(+),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及肿瘤过程中,需使用胸腺五肽注射液。

发布于 19-08-02 10:04

0 个评论

暂无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