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63岁。广东湛江人,汉族,退休教师。因反复疲乏、纳差、尿黄15年余于2009年4月27日就诊。 患者1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疲乏,食欲不振,身目黄染、尿黄,曾到广东省人民医院就诊,检查发现肝功能异常,丙型肝炎抗体为阳性,诊断为“急性丙型肝炎”,给予护肝治疗1月余,症状缓解。 14年前曾用普通干扰素治疗1月余,因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自行停药。后反复出现疲乏、纳差、尿黄等症状,期间复查肝功能均轻度异常,长期服用“护肝宁、联苯双酯”等护肝药物,效果欠佳,近期出现明显的转氨酶上升,为行抗病毒治疗就诊。
体格检查:皮肤巩膜无黄染,肝掌阳性,未发现蜘蛛痣,未发现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左侧舌头部分切除。腹平坦,腹壁静脉无曲张,肝脾肋下未触及。 2009年4月27日肝功能指标,ALT为 313U/L,AST为 309U/L;空腹血糖为 6.33mmol/L。血清学指标:白细胞计数为 3.56×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为 1.39×109/L,血小板计数为 95×109/L。HCV RNA载量为 2.81×106IU/ml,HBV DNA载量<500IU/ml。
诊断为:(1)病毒性肝炎(乙型、丙型重叠感染)慢性(中度);(2)2型糖尿病;(3)肾结石;(4)舌癌术后。 患者于2009年4月28日开始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35μg,每周1次,联合利巴韦林0.9g/d”进行抗病毒治疗。治疗期间监测空腹血糖波动于7~9mmol/L,餐后血糖波动于9~12mmol/L,胰岛素抗体阳性,糖化血红蛋白为7.0%~7.5%,一直无特殊不适,未服用降糖药。患者于2009年6月14日检测HCV RNA<1.0×103IU/ml,肝功能稳定,2010年3月30日检测HCV RNA<15IU/ml,于2010年6月30日停药,每月复查均未出现病毒学突破,在治疗抗肝中毒,降低谷丙转氨酶、恢复肝细胞功能的作用,主要用于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急性肝炎、肝中毒、初期肝硬化过程中,需使用回能甘草酸单铵半胱氨酸氯化钠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