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肝梅毒树胶肿

李医师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梅毒性树胶肿

主诉 病史

患者女,47岁。 因“发现肝占位1个月”于2015年5月入院。 患者外院体检行腹部超声时发现肝内结节,进一步行腹部CT见肝脏多发占位,性质待定,遂就诊我院。 既往史:胆囊多发息肉,青霉素过敏(用药后出现皮疹)。个人史:从事服装生意,经常多地出差。 婚育、月经史:孕2产2,人工流产2次,否认冶游史。

查体 辅查

查血常规:WBC 6.26×109/L,Hb 98 g/L,PLT 420×109/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76.23 mg/L;ESR 100 mm/1h;酶联免疫斑点法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T-SPOT.TB):未检测到结核感染T细胞;肿瘤标记物:CA15-3为26.1 U/ml,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90.44 U/L,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A19-9等均正常;凝血功能:APTT 42.0 s,凝血酶原时间(PT)11.8s(即刻、2h均可完全纠正);卫氏并殖吸虫、肝包虫、囊虫、华支 睾吸虫IgG抗体均阴性;免疫固定电泳、免疫球蛋白、补体、自身抗体均正常。颅脑MRI未见特异性改变。颈部超声见双侧颈部肿大淋巴结。

诊断 处理

因需鉴别恶性病变、感染性疾病及其他肝脏病变,于局部麻醉下行肝穿刺活检,病理回报:肝组织显急性及慢性炎,伴纤维组织增生,可见较多浆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AE1/AE3(-),CD20(+),CD3(+),CD68(+),CD138(+),CD38(+),IgG(+),IgG4(-)。行左颈部淋巴结活检,病理提示反应性增生,AE1/AE3(-),CD20(+),CD21(+),CD3(+),CD68(散在+),CD79α(+),Ki-67指数10%,S-100(+)。肝脏、淋巴结活检组织送病原学检查,均无阳性回报。 为评估梅毒病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异常;行腰椎穿刺测脑脊液压力正常,常规、生化无特殊,脑脊液TTPA(+),RPR(-);脑脊液找细菌、真菌、隐球菌抗原、墨汁染色均阴性。考虑肝脏病变无恶性疾病证据,可能为梅毒感染的内银染,肝脏、淋巴结活检组织病理切片均可见梅毒螺旋体 反复核实病史,患者始终否认冶游史。因患者青霉素过敏,故予头孢曲松钠抗感染。2周后复查腹盆增强CT:肝脏多发环形强化灶,病灶较前有部分吸收变小,下腔静脉旁病灶基本吸收;复查RPR阳性(1∶64),较前下降。会诊建议患者延长疗程至4周。

随访 讨论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疾病,根据病期分为早期梅毒与晚期梅毒。前者病期在2年以内,又分为一期(硬下疳)、二期梅毒(全身皮疹)和早期潜伏梅毒(感染1年内);晚期梅毒则包括皮肤、黏膜、骨、眼、心血管、神经、内脏梅毒和晚期潜伏梅毒。事实上,梅毒螺旋体感染后7~10周,即可由局部经淋巴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可侵犯各器官,但由于病情发展隐匿,往往出现器官并发症时已 是疾病晚期,文献报道潜伏期可达10~20年。 内脏梅毒常表现为树胶样肿,除神经梅毒外,其他内脏出现树胶肿的病例均较罕见,如肝、肺、心肌、胃、性腺、肾上腺、脊髓、脾树胶肿在国内外均为个例报道,但在免疫缺陷如HIV合并梅毒的患者中,则往往发病较早、发生率较高。 肝梅毒树胶肿早期无症状,国外报道可发生于近30%未经治疗的患者中。肝梅毒树胶肿在CT上表现为类圆形低密度影,单发或多发,多有环形强化,病理为大量弥漫炎性纤维组织增生,可见灶性凝固性坏死,周围较多浆细胞、组织细胞浸润。推测其形成的机制可能为机体对梅毒螺旋体的迟发性变态反应,激活吞噬细胞吞噬、破坏梅毒螺旋体,形成炎症反应、肉芽肿样变,即树胶样肿,并且由于炎症细胞弥漫 浸润及小血管炎症,局部组织可能缺血缺氧导致坏死。

发布于 18-08-11 10:44

1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