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1.5型糖尿病,你知道吗?来讲解下

黄医师   石家庄肾病医院

主诉 病史

在我国,部分地区仅针对所谓“高危人群”进行自身抗体检测;这种做法会漏诊或误诊不少临床表现更像2型糖尿病的LADA(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那么,究竟LADA在中国糖尿病患者中占比多少?临床该如何诊断?确诊后,医生应该提醒患者如何控制疾病再发展呢? 作者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圆圆 来源 / 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本文要点(Key points): 1、自身抗体检测尽管并非金标准,但其在LADA诊断中的作用仍然无可取代。 2、一旦抗体呈阳性,应该提醒患者进行持续血糖监测并考虑早期胰岛素治疗。 3、初诊遇到非典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应尤其谨慎判断是否符合LADA诊断。因为相较于T2DM患者,LADA患者更易发生早期酮症酸中毒。 4、2012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诊疗的共识》要点回顾。  长期以来,因其极大的异质性,LADA(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的诊断一直很困难。 7月21日,由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著名的8所常春藤高校之一)、宾夕法尼亚州儿童医院、英国伦敦玛丽王后大学(英国常春藤联盟罗素大学集团成员)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共同撰写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全球视野》,于《CELL》杂志(IF:31.398)在线发表(如下图,需要原文可在留言区留下邮箱)。  目前临床常用的诊断依据是检测自身抗体阳性。通常,LADA标记性抗体为谷氨酸脱羧酶(GAD)自身抗体,胰岛细胞自身抗体,IA-2自身抗体和胰岛素自身抗体。不过既往研究表明,对于GAD和IA-2自身抗体阳性率低的中国人群,锌转运蛋白(ZnT8)自身抗体也可以作为额外的标记物来提高诊断灵敏度[1]。 在常用的自身抗体中,IA-2自身抗体有一定的特殊性:它识别与体重指数(BMI)呈正相关的表位。与单纯GAD自身抗体阳性的患者相比,带有针对该表位IA-2自身抗体的患者开始依赖胰岛素的时间显著延迟,病情发展相对较慢。 对此Buzzetti等人提出了一种可能的假说[2]:对于BMI较高的个体,1型糖尿病(T1DM)的发生有可能是由慢性病引起的炎症反应导致的;而对于较瘦的个体,则是通过经典T1D自身免疫反应发病。   GAD自身抗体滴度在人群中的差异 LADA的异质性不仅体现在不同个体所带有的自身抗体类型不同,也体现在这些自身抗体的滴度在人群间有显著差异。 例如在一些患者中,LADA患者的GAD滴度分布显示为明显的双峰: 一个峰由具有高GAD滴度的患者组成,通常他们相对体型较瘦,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较低,胰岛功能相对更差(C肽水平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较高,同时也更易检测到其他糖尿病相关自身抗体,这些特征让他们更像典型T1DM患者; 相对的,另一个峰中的患者GAD滴度较低,但代谢综合征和胰岛素抵抗的表现更加明显,使疾病谱更倾向于T2DM。 高、低抗体滴度LADA的不同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提示糖尿病是一个从经典T1DM、高滴度LADA、 低滴度LADA到T2DM的连续疾病谱。再次证实了LADA作为T1.5DM的特征。 不过,尽管LADA在临床特征上介于T1DM和T2DM之间,但最近的一项GWAS研究表明,与T2DM相比,T1DM在基因上与LADA有更大的同源性[3]。 同时研究者发现,与T1DM相比,LADA患者中重要的基因位点如HLA,INS,PTPN22的遗传负荷比较低,这也可能是LADA发病较晚的原因,但并不影响其更倾向于T1DM的遗传特性。 LADA如何诊断?   在已知的常用抗体中,IA-2的作用相对较弱,因为在一项埃萨俄比亚的横断面研究中,所有患者IA-2均呈阴性[4]。而对于中国人群来说,人群水平上所有自身抗体滴度的均值都较欧洲患者低,特别是GAD和IA-2。 中国LADA研究(LADA China)表明,国人GAD抗体阳性率偏低[5],仅为67%;相较而言,其他自身抗体阳性的患者更为常见。鉴于特定人群(尤其是我国)单一自身抗体阳性率不高,目前推荐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    就国内目前的医疗状况而言,抗体检测尚未完全普及,在部分地区仅针对所谓“高危人群”(即:年轻患者 、体格较瘦、糖化血红蛋白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进行。但这种做法会漏诊不少临床表现更像T2DM的LADA患者。事实上,LADA China[5]发现有5.9%初诊T2DM的病人其实是被误诊的LADA患者。 除了抗体检测,以下2个因素有助于建立鉴别诊断: 首先,LADA病例的HbA1c水平高于T2DM病例,且通常降糖治疗效果不佳。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LADA中HbA1c的恶化率是抗体阴性T2DM患者的两倍[6],并且与是否使用胰岛素无关。 其次,两者常见并发症的类型是不同的,T2DM患者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较高;然而,在LADA中,甲状腺和壁细胞相关的自身免疫病(如恶性贫血)的风险较高,因此需要补充甲状腺或补充维生素B12。   LADA的治疗现状   当前,已确诊LADA患者基本是作为T1DM来治疗的,也就是以胰岛素为一线治疗方案。但在一些地区,免疫抑制剂也被小规模地应用于LADA患者的治疗。此外,有报导指出,胰岛素联用SGLT-2抑制剂可以有效减缓病情发展[7],但尚未得到大规模临床试验的证实。 既往已知由于磺脲类和格列奈类药物的促泌作用可能进一步损害β细胞,通常禁用于TIDM患者;最近研究发现对于C肽水平低的患者,肠促胰素类药物(包括DPP-4抑制剂,GLP-1激动剂)的作用也十分有限[8]。 对于肥胖的LADA患者,不推荐其将减重手术作为首选,因为实际上他们的风险在于胰岛素不足,而非胰岛素抵抗[9]。 附录 2012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诊疗的共识》要点[10] 回顾: 命名: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英文缩略词LADA。 国内流行病学:多中心调查(LADA China)结果显示:中国成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18岁以上LADA患病率为6.1%,30岁以上为5.9% ;北方地区高于南方。我国LADA患病率在全球处于较高水平。 遗传学特征:LADA患者可同时存在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某些易感基因。 免疫反应:LADA的体液免疫反应主要表现为血液循环中存在胰岛自身抗体,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抗体(1A-2A)、肢岛素自身抗体(LAA)及锌转运体8抗体(ZnT8A)等,其中GADA阳性最常见。 由于受LADA诊断标准、筛查人群、抗体检测方法及阳性阈值、种族等不同因素的影响,这些抗体在糖尿病中的阳性率不同。抗体联合检测可以提高LADA的检出率。 代谢特征及慢性并发症:中国人LADA伴代谢综合征的比例更类似2型糖尿病;而欧洲人LADA伴代谢综合征的比例更类似经典1型糖尿病。LADA的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尚待研究。 诊断标准:糖尿病患者年龄≥18岁、胰岛自身抗体阳性、诊断糖尿病后至少半年不依赖胰岛素治疗,若同时具备上述3项,排除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后,可诊断为LADA。 治疗策略:LADA患者应避免使用磺脲类药物。如果代谢状态良好,LADA患者可考虑使用除磺脲类外的其他口服降糖药。胰岛自身抗体高滴度且代谢状况较差的LADA患者应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

发布于 18-07-30 21:42

1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