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45岁,因“间断腹泻1年余”就诊。患者于1年多钱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每天排稀便数次,未见脓血,伴乏力、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表现为时有胃部不适、肝区隐痛,无发热、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等,曾于发病后当地小诊所就诊,诊断“消化不良”,口服健胃消食片,未见好转。2月前到当地医院就诊,查肝功能示转氨酶升高,血常规示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腹部超声示肝脏弥漫性病变,胆囊炎、胆结石,未进一步诊治,自服护肝片、消炎利胆片等药物,上述症状无明显缓解,遂来就诊。自发病以来,睡眠欠佳,精神可,小便正常,体重有所下降。既往无肝炎病史、手术及输血史,无长期大量饮酒史。
查体:神清,定时、定向力、计算力正常。发育正常,营养稍差,消瘦外观,慢性病容,肝掌(+)、蜘蛛痣(-)、胸前毛细血管扩张(-),皮肤巩膜无明显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皮肤无瘀点、瘀斑。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肋下2cm触及,质中,轻度触痛,脾为触及,Murphy‘s征(-),腹水征(-),肠鸣音活跃,双下肢不肿。 辅助检查: 血常规; WBC11.38×10^9/L,N:54.9%, E:29%,RBC3.4×10^12/L, Hb110g/L, PLT87×10^9/L; 尿常规、大便常规正常; 生化: ALT 78U/L AST 45U/L r-GT 157U/L ALP 266U/L Alb 37.7g/L TBil 26.5 umol/l; 凝血、肾功能、电解质、铜蓝蛋白、G6PD活性、自身免疫性肝炎、等无明显异常; 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AV-IgM(-),HCV-Ab(-),抗HEV(-); 肝吸虫抗体:阳性; 免疫球蛋白定量:IgE985U/ml,余正常; 便沉淀集卵法:可见肝吸虫; 腹部超声:肝增大,实质回声增强,肝内部分胆管阶段性扩张,当囊壁粗糙,胆囊内可见多个点状、絮状漂浮物;
诊断:慢性肝吸虫感染,胆囊炎,胆结石; 治疗:给予天兴、天晴甘美护肝、降酶,加强营养,改善全身情况,给予吡喹酮驱虫治疗,治疗剂量:每次20mg/kg,每天3次,连服3-5天,便沉淀集卵法未找到虫卵以及肝功能正常、腹泻消失后出院。
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体肝内胆管所引起的寄生虫病,人常因食用未经煮熟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或虾而被感染。本病一般起病缓慢,仅少数短期内重度感染的患者临床上表现为急性发病,一般轻度感染者可无症状,重度感染者可出现消化不良、上腹隐痛、腹泻、精神不振、肝大等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胆管炎、胆结石以及肝硬化等并发症。感染严重的儿童常有显著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治疗上一般治疗对重症患者应先给予对症及支持疗法,如增加营养、纠正贫血、利尿消肿等,待全身情况好转后,再进行驱虫治疗。病原体治疗首选吡喹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