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男,出生后5 d,患儿出生时即发现躯干、双大腿、头部部分皮肤缺损,在当地医院创面予以莫匹罗星软膏外涂治疗,未见明显好转,遂转入我院。患儿系第2胎第2产,足月顺产,娩出时无外伤史,出生时体质量2.9 kg。其母孕期健康,无妊娠期间感染或用药史,否认放射性物质、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否认有性疾病传播史。患儿父母身体健康,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病例,无其他遗传病史。
躯干左右两侧可见一对称性皮肤缺损,形状不规则,缺损大小分别为16 cm×7 cm及13 cm×10 cm(约占体表总面积的12%),皮损边界清楚,创缘凹陷,基底可见鲜红色组织,表面覆盖一层黄色软痂皮,并可见少量淡黄色渗液;头顶近囟门、左右大腿前外侧处分别可见一不规则形状的皮肤缺损,大小分别为2 cm×1 cm,3 cm×1 cm及3 cm×1 cm,缺损基底及周边同躯干所述。全身未见水疱和大疱。
先天性皮肤缺损。皮肤缺损创面每日外用0.1%安多福消毒液清洗,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外喷,磺胺嘧啶银霜外涂,内层凡士林油纱外层无菌纱布包扎。经上述方法换药10 d后,头顶部及双大腿创面全部愈合,躯干左右侧创面缩小至15 cm×4 cm及8 cm×7 cm,但愈合后的新生上皮菲薄,质量较差,容易擦破。继续创面换药至入院第17天,患儿躯干未愈合创面仍较大,创面细菌培养为阴性,创底已见肉芽组织生长,无自行愈合可能,遂选择手术治疗。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为患儿行“躯干清创植皮+左大腿取皮术”,术中用电动取皮刀取左大腿刃厚皮,厚度为0.1 mm,面积大小约2%全身体表总面积,剪成约0.8 cm×0.8 cm的邮票皮,移植于躯干未愈合创面,网眼纱覆盖,周边丝线缝合固定,植皮面积约为4%TBSA。
术后予以头孢他啶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处理。术后第3天首次换药,见躯干移植皮片全部存活,皮片生长、黏附良好,无明显移位,未见异常分泌物。至术后第7天
,患儿左大腿取皮区已愈合,躯干植皮创面也全部愈合,创面遗留瘢痕,色素沉着较深,予以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