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伤头部后听力下降1天 儿童,1天前玩耍时不慎摔倒伤及头部,当时无意识不清,无出血,无恶心呕吐。家长发现儿童听力下降。
颞骨骨折 听力下降待查 进一步完善检查,脑干诱发电位客观听力检查。
如果听力下降下一步该怎么治疗?有经验的请分享指导。谢谢! 颞骨骨折是头颅外伤的一部分,常由车祸、撞击额枕部、堕落等所致。颞骨岩部、鳞部和乳突部中以掩部骨折最多见,由于岩部与鳞部连接处固执较薄弱,以致骨折累及中耳的机会较多。 颞骨骨折 鳞部和乳突部中以掩部骨折最多见,由于岩部与鳞部连接处固执较薄弱,以致骨折累及中耳的机会较内耳为多。 颞骨骨折 发生面瘫和35%的患者出现深度感音神经性聋。中耳的损伤还包括听骨链的中断。颞骨横向骨折(20%病例)因横过面神经骨管和耳蜗,几乎经常出现面瘫和永久性聋。对听力的评估最初可用Weber和Rinne音叉试验测定,接着要用听力计测定。头部CT检查(应特别注意颞骨)常可显示骨折。 颅骨骨折多发生于颅底部,1/3的颅底骨折侵入颞骨岩部。依其骨折线分为纵行驶骨折、横行骨折及岩尖骨折三类。 故凡头颅外伤后有听力损失、鼓膜破裂或鼓室积血、或有眩晕、或有面瘫者皆为中耳及内耳受损所致,即可诊断颞骨骨折,X线摄片可显示骨折线。横行骨折较易显示,X线未发现骨折时,仍不能排除颞骨骨折。 颞骨骨折 1、纵行骨折最多见,占70%—80%,骨折线常起自颞骨鳞部,通过外耳道后上壁、中耳顶部,沿颈动脉管,至颅中窝底的棘空或破裂空附近,因骨折线多于骨迷路前方或外侧穿过,故极少伤及内耳,外耳道皮肤及鼓膜常被撕裂,中耳结构受损。常有耳出血、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约20%发生面瘫,多可逐渐恢复,或可累及颞颌关节,约有20%的纵行骨折可两侧同时发生。 2、横行骨折较少见。约占20%,多由头颅压缩性损伤引起。骨折线常起自颅后窝的枕骨大孔,横过岩锥到颅中窝,有的经过舌下神经孔及岩部的管孔(如颈静脉孔)、个别的可经内耳道和迷路到破裂孔或棘孔附近,因而骨折线可通过内耳道或骨迷路,还可将鼓室内壁,前庭窗、蜗窗着列,故常有耳蜗、前庭及面神经受孙症状。如干音性聋、眩晕、自性眼震、面瘫其血鼓室等,面瘫的发生率约占50%,且不易恢复。 3、混合型骨折更少见,常由于颅骨多发性骨折,以致颞骨同时发生纵行与横行骨折线,即造成鼓室、迷路骨折,出现中耳与内耳症状。上述各型颞骨骨折可同时伴有脑膜损伤,发生脑脊液耳漏,从外耳道流出含糖的清水样液,初期或可混有血液,骨折后第1—2日内危险性较大,持续昏迷危险性更大。 当患者出现波动性听力下降或其他提示有瘘管的临床迹象时,有指征行鼓室探查以测定有无外淋巴瘘。 颞骨骨折主要由于颅脑损伤引起,如创伤严重应与神经外科协作处理。首先应保持呼吸道通畅、止血、防止休克,观察脑组织损伤症状和生命体征变化等,及时处理,预防继发感染。如病人情况许可,应作详细检查,包括头颅X线拍片,神经系统检查等。局部治疗应在无菌条件下,清除外耳道的耵聍,积血及污物等。鼓膜损伤时,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忌滴药或冲洗,以防中耳感染。如有脑脊液耳漏,应保持外耳道无菌,不可填塞外耳道,全身应用足量广谱抗生素,多数可自愈。长期不愈的脑脊液耳漏,于病情好转后行脑膜修补术。如有外耳道出血不止,应考虑颅内大血管损伤,需请神经外科处理,不宜填塞外耳道。如遗有鼓膜穿孔或听小骨损伤者,可行鼓膜修补或鼓室成形术以改善听力。如合并中耳炎按中耳炎治疗。如有面神经麻痹不能恢复者,可待病人情况许可时施行面神经减压术或修复术治疗。有前庭症状者可静卧并给予镇静剂。 并发症 颞骨骨折可以并发哪些疾病?本病可引起耳出血,外耳道损伤,鼓膜破裂,脑脊液漏,面瘫,听力减退,耳鸣,眩晕,眼球震颤,恶心呕吐等,但由于常合并闭合性或开放性颅脑外伤,故症状复杂,并发症多变,预后根据骨折范围程度而异,一般纵行骨折的预后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