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34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7年”入院。 现病史: 该患既往月经规律,15岁 7天/(28-30)天,量正常,偶有痛经(+),血块(+)。末次月经2016年03月15日。7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约为正常月经量的1倍,经期延长至10-20天,呈暗红色,有痛经,有血块。遂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药物对症治疗(具体不详)。22天前患者再次阴道不规则流血,约为正常月经量的1.5倍,呈暗红色,有痛经,有血块。遂就诊于吉林油田总医院,建议行宫腔镜检查,结果回报:宫腔粘连。建议手术治疗。现为求进一步系统诊治来我院门诊,门诊以“宫腔粘连”收入我科。患者病程中,无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无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难,饮食、睡眠尚可,大便正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减轻。 既往史: 患者自诉于当地医院行刮宫术3次,具体不详。
专科情况: 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已婚未产型,阴道通畅,粘膜皱襞滑润,伸展良。阴道内见少量血色分泌物,无明显异味。宫颈表面可见数个纳囊。子宫前位,正常大小,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双附件未触及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 宫腔镜检查报告单(吉林油田总医院2016-04-05):宫颈:形状 圆形,颈管内膜:光滑,粉红色。子宫内膜:色泽 粉红,腺体开口:有,出血:点状出血,息肉样增生:无。子宫形态:正常矩形。宫腔粘连:粘连:前后壁粘连带5*5,宫腔异物:无。双侧宫角:双侧输卵管开口显露。镜检诊断:宫腔粘连。处理意见:手术。我院门诊妇科彩超(2016-04-06):子宫前位,正常大,宫腔线清,内膜厚1.1cm,回声欠均。宫壁回声不均匀,肌层可见少量点状强回声。宫颈可见纳囊。双卵巢正常大,回声正常。 超声印象诊断: 子宫肌层回声不均。 HPV DNA检查结果回报:1.66RLU/CO。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回报: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ILM)。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 宫颈表面可见数个纳囊。宫颈钳夹持宫颈前唇中部,子宫探针确定子宫屈度和深度。子宫前位,宫深7.0cm。用宫颈扩张器扩张宫颈至12号。置镜见:宫腔内见粘连带,子宫内膜呈息肉样生长,粉红色。遂按原计划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以针状电极划开粘连带,可见双侧输卵管开口。用卵圆钳钳夹、分离、取出呈息肉样生长的子宫内膜。 术后常规病理结果回报(575626):子宫内膜呈息肉样生长,腺体呈复杂性增生,局灶间质内泡沫样组织细胞浸润。
子宫内膜息肉足异常子宫出血和不育症的常见原因。通常的治疗方法是盲目的刮宫术,但常遇到无法去除的问题。子宫内膜息肉摘除可通过多种器械实施,包括抓钳、刮匙和专门的息肉切除钳等。但是同样的手术器械,如果盲目的宫腔内操作并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以往沿用手控的机械去除法,如息肉为多发,甚至弥散于整个子宫腔,则予以全面刮宫,对于单个较大,蒂位于子宫下段者,可经官腔镜定位,用长弯血管钳或卵圆钳挟出-而带蒂的内膜息肉,在宫腔内漂浮不定,有时很难盲目钳挟取出。息肉蒂明显者可用Nd-YAG激光去除。对宽蒂或不易找到蒂的息肉,以及曾用其他方法治疗过,但症状仍持续存在或息肉复发再生者,宜行官腔镜电切术。术前先用负压吸引器吸取内膜及息肉,被覆在息肉表面的内膜被吸去,只剩下息肉的问质组织,体积及横径明显缩小,便于切割。Baggish用双通道宫腔镜切除息肉,一个通道进吸引管,连接负压,吸住息内,另一通道进激光光纤或电切环切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