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盆腔脓肿一例

陈医师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盆腔粘连

主诉 病史

患者女,38岁。因“体检发现盆腔包块1年,发热伴下腹痛1天”入院。 现病史: 患者于1年前体检发现左侧附件区包块,大小不详,未做特殊治疗,当地医院建议患者定期复查,5个月前患者出院排便困难,排便频率正常,排便量减少,于当地医院行超声提示:盆腔包块。转入我院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后出院,患者于1天前出现下发热,并伴有下腹部疼痛,体温高至38.5℃,就这于当地医院后给予对症治疗(具体不详)后未见明显缓解。现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门诊以“盆腔炎性疾病、盆腔肿物”收入院。病程中无发热,无头晕、乏力,无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胀,无尿频、尿急、尿痛,饮食、睡眠、二便正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

查体 辅查

专科情况: 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已婚已产型,阴道通畅,伸展性良,分泌物白色少许,无异味,宫颈大小正常,表面可见纳囊,子宫前位,正常大,质中等,压痛明显,活动良,于左侧附件区可触及一约4*4cm大小包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压痛明显,活动性差。右侧附件未及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 妇科彩超(2016-03-02):子宫前位,正常大,宫腔线清,内膜厚0.5cm,宫内环,位置正,宫壁回声欠均匀。双卵巢正常大,回声正常。左卵巢旁见3.6*2.4cm的混合回声,形态欠规则,界限欠清,内无血流。CDFI:未见异常血流信号。超声诊断:子宫正常大,宫内环。左附件区不均质包块,请结合临床。 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76.7%,红细胞计数 3.52*10^12/L,血红蛋白含量 97g/l。凝血常规(病房) 凝血酶原时间 13.4s,D-二聚体 3.62ug/ml,CA125:11.6u/ml,CA199:10.7u/ml,HE4:238.0PM。

诊断 处理

在腰硬联合下行盆腔脓肿清除术+左侧输卵管切除术+盆腔粘连分离术+肠粘连松解术 。 取下腹部正中纵切口长约10cm,依次切开腹壁各层达腹膜层,仔细切开腹膜,部分大网膜与左侧腹壁腹膜广泛炎性粘连,锐性分离粘连,结扎大网膜,置切口保护套,洗手探查见:盆腔呈封闭状态,部分小肠与乙状结肠及直肠粘连在一起,在骶岬前与子宫之间固定不动,膀胱底与子宫前壁广泛粘连,子宫仅能见宫底,及左侧输卵管外形,明显充血水肿增粗。纱垫围垫,保护周围组织,于右侧圆韧带稍上方可辨认界限处行钝+锐性分离,并仔细辨认,分离粘连过程中流出黄白色脓液,有臭味,吸引器吸净脓液,探查脓腔较深,周围组织增厚水肿。于左侧输卵管处可辨认界限进行钝+锐性分离,沿输卵管系膜与输卵管峡部方向逐次钳夹,切断,缝扎,将左侧输卵管完整切除。其下方流出少量黄白色脓液,有臭味。

随访 讨论

急性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急性期炎性病变继续发展,脓液积聚可形成盆腔脓肿。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盆腔脓肿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诊断方法较多,但误诊率较高,易与卵巢癌,子宫内膜异位,阑尾炎相混淆。盆腔脓肿一经确诊后应尽早治疗,治疗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不重,盆腔包块不明显的患者可用保守治疗,主要是抗感染治疗和支持疗法。输卵管积脓,输卵管卵巢脓肿或卵巢脓性黏连形成炎性包块,经药物治疗48~72h症状无好转,或怀疑脓肿破裂时,应及时采取腹腔镜检查术和剖腹探查术。手术早,纤维化黏连易分离,降低手术难度。选用的药物应对厌氧菌(尤其是脆弱类杆菌)有效而且最好是广谱药。盆腔脓肿非急性发作期使用抗生素多不能取得显效,可选择中医中药以及物理方法进行辅助治疗。可以改善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提高局部组织供氧状态,促进新陈代谢,

发布于 16-08-23 09:43

0 个评论

暂无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