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炎性乳癌

马医师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祈福医院
乳腺炎 浸润性导管癌

主诉 病史

主诉:患者女性,57岁,因“右乳疼痛,红肿1月”,由门诊以“右侧乳腺炎,炎性乳癌待排”,于2016-05-4 收住院。 现病史:患者诉1月前无诱因出现右乳红肿、胀痛不适,无发热、寒战等不适,未在意。5月2日来我院门诊查乳腺MRI平扫+增强: 双乳腺呈致密型,左乳符合BI-RADS Category Ⅲ 级;右乳符合BI-RADS Category Ⅱ 级。5月4日门诊以“右侧乳腺炎,炎性乳癌待排”收入我科。自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好,睡眠、饮食尚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查体 辅查

体检:T:37.2℃ P 68次/分 R:20 次/分 BP 115/78 mmHg 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听诊无异常。右乳中央区皮肤色略红,皮温正常,右乳中央区质地弥漫性变硬,轻压痛,未触及肿块,右乳乳头凹陷,无溢血及溢液,右腋窝可扪及 肿大淋巴结。左乳正常。腹平软,未触及包块,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 Murphy征(-),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 辅助检查:1.血常规:WBC 6.9x109 /L,HGB 126 g/L,N60%; 2.乳腺MRI平扫+增强: 双乳腺呈致密型,左乳符合BI-RADS Category Ⅲ 级;右乳符合BI-RADS Category Ⅱ 级。

诊断 处理

诊断:右侧乳腺炎,炎性乳癌待排 治疗:入院后做B超:右乳软组织层增厚,回声不均,性质待定,请结合临床。行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右乳胀痛较前无明显好转,化验肿瘤标记物:CA153:26.57 U/ml,CA199、CA125、AFP、CEA、未见异常。5月16日复查B超提示:右乳软组织层较对侧稍增厚,右乳局部腺体层内回声不均并可疑结节,约2.1×2.1×2.0cm,边界欠清,形态不规则,内回声欠均,结节血流不丰富。在B超引导下行右乳肿物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示:右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免疫组化:ER(弱+),PR(-),Her-2(弱+),Ki67(20%+),P53(30%+),PgP(-),GST-π(-),TOPOⅡ(+)。考虑炎性乳癌,遂转肿瘤内科行新辅助化疗,化疗方案为ECT:泰索帝+法码新+环磷酰胺。给予TXT100mg d1+EPI100mg d1+CTX0.8g d1,21天1周期。同时给予中医中药口服,针灸治疗及三氧、系统生物反馈治疗提高免疫力、减少化疗副反应,并给予核糖核酸提高免疫力抗肿瘤,康艾注射液扶正抗癌,已经化疗两个周期,患者无不适。拟化疗4个周期后行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再根据情况化疗或放疗。

随访 讨论

随访讨论:炎性乳癌(ICB)是一种较少见的特殊类型的乳癌1924年Lee等首先使用了这一概念。在美国ICB仅占全部乳癌的!%-6%,国内报道为0.9%。本病多发年龄为48--55岁,女性多于男性。因临床表现及外观与乳腺急性炎症相似而得名。临床上典型表现为突然发生乳房增大、变硬、触痛,乳房皮肤广泛红肿、发热、变厚及出现桔皮样外观。本病发病率低,恶性程度高,死亡率很高,侵袭性强,病情发展很快,预后差,自然病程为4-9月,患者大多在数月内死于远处转移。单一的化疗、手术和放疗往往不能改变它的自然病程,炎性乳癌的治疗多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模式(术前化疗-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能够显著提高这一侵袭性疾病的预后。手术治疗在炎性乳癌中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大部分(近70%)的炎性乳癌患者病变在局部,只有少部分在诊断时证实有远处转移。目前对术前化疗达到临床缓解后的标准治疗是进行改良根治术。

发布于 16-06-29 15:05

7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