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某某,男,52岁。 主诉:骨折内固定术后小腿抽筋1月。 病史:患者于3月前因交通事故导致“右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右排骨头粉碎性骨折、右膝内外半月板损伤、右膝前交叉韧带损伤、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遂在深圳市中医院行胫骨平台重建、内固定术,术后一直口服补钙等治疗,恢复良好,但1月前出现右小腿抽筋,每于夜间发作,发作时右小腿疼痛、肌肉紧张,伴口干,无腹痛,无恶心呕吐,无反酸,无腹泻,无发热,胃纳可,睡眠差,大小便正常。
查体: BP 132/82mmHg。颈无抵抗,未触及颈动脉异常搏动,颈静脉无怒张,肝颈回流征阴性,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未闻及颈部血管杂音。胸廓无畸形,双侧呼吸动度对称,双侧触觉语颤对称,未触及胸膜摩擦感,双肺叩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未及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异常隆起,未触及心尖搏动,各瓣膜区未触及震颤,未触及心包摩擦感,叩诊心界不大,心律齐,心率80次/分,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及附加音。腹软,上腹部鼓胀,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肿物,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及,肝、脾及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约7次/分,未闻及腹部血管杂音。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右下肢胫骨旁皮肤可见2条手术疤痕(见图),右膝关节活动障碍,腓肠肌紧张,无压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见图)。
诊断:抽筋——阴液不足,筋脉失养证。 治疗:治法:酸甘化阴,柔筋缓急止痛。 处方:白芍45g,炙甘草25g,木瓜15g。5剂,水煎服,每天1剂。
随访:患者服用芍药甘草汤5剂后,右小腿抽筋、疼痛症状明显减轻,但出现大便烂,每天约4-5次,遂疏方:白芍35g,炙甘草20g,木瓜12g,蚕沙10g,再进4剂,患者抽筋症状再无复发。 讨论:患者骨折手术后元气大伤,结合脉弦细、口干,考虑为阴液不足,筋脉失养,不荣则痛,故使用芍药甘草汤酸甘以化阴,柔筋缓急止痛,加用木瓜平肝舒筋加强疗效。芍药甘草汤见于《伤寒论》第29、30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其主治津液受损,阴血不足,筋脉失濡所致诸证。方中芍药酸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甘草甘温,健脾益气,缓急止痛,木瓜可平肝舒筋,三药相伍,酸甘化阴,调和肝脾,共凑柔筋止痛之效。临床中大剂量使用白芍时容易出现腹泻症状,尤其是脾虚患者,故二诊是减少了白芍的用量,并加蚕沙祛风除湿,和胃化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