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一过性意识障碍

孙医师   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后遗症 晕厥

主诉 病史

男性,62岁,突发一过性意识障碍约3小时余。 患者于入院前约3小时前在地铁久站后出现头晕,一过性意识丧失后立即清醒,无摔伤,无伴肢体抽搐,无面色苍白、发绀、出冷汗、心悸、胸闷。自行来我院就诊,行头颅CT提示双侧基底节区及放射冠区多发缺血灶,心电图未见异常。为求进一步诊治,拟“晕厥查因”入院。精神可,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0余年,长期服用拜新同等,血压控制一般。脑梗死10余年,遗留左侧肢体稍乏力症状。否认“糖尿病、冠心病”病史。

查体 辅查

T 36.5℃ P 53次/分 R 18次/分 BP 118/66mmHg。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 53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神清语利,记忆力、定向力、理解力、计算力正常,两眼球活动自如,未见震颤,双瞳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两侧额纹、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咽反射灵敏,颈软,四肢肌力5级,左侧肢体轻瘫试验可疑阳性,四肢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对称,病理征未引出,共济征阴性,克氏征、布氏症阴性。 辅助检查:头颅CT[蛇口],诊断意见:双侧基底节区及放射冠区多发缺血灶,请结合临床随访或MRI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均正常,肝肾功能、离子、血糖、血脂、血同型半胱氨酸、肿瘤五项等均正常。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颈椎正侧位+双斜位+胸部正侧位片,诊断意见:1、提示主动脉硬化;双肺暂未见明显实质性病变。2、提示颈椎病。双侧颈动脉及椎动脉,诊断意见:双侧颈动脉增厚并斑块形成,右侧颈外动脉近段狭窄左侧椎动脉狭窄(生理性),流速明显减低。心脏彩超提示:1、心脏结构、房室大小未显示明显异常2、左室壁正常高值3、左心室舒张功能受损,收缩功能未显示明显异常4、彩色血流显示:二尖瓣、主动脉瓣反流(少量)三尖瓣反流(微量)。TCD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电图轻度异常。

诊断 处理

初步诊断:1、一过性意识障碍查因:(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血管迷走性晕厥(3)心源性晕厥;2、脑梗死后遗症;3、高血压病 予以控制血压,改善微循环及对症支持治疗。

随访 讨论

磁共振脑血管成象(平扫),诊断意见:脑小血管病变,FazekasⅡ级。双侧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willis环未见明确闭塞性病变。 考虑诊断: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脑梗死后遗症;3、高血压病。 一过性意识障碍查因: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局灶性脑缺血导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男性较多,发病突然,发作持续数分钟,通常在30分钟内完全恢复。患者老年男性,突然头晕伴晕厥一次,晕厥持续1-2秒后恢复,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头颅MRI:脑小血管病变,FazekasⅡ级。双侧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willis环未见明确闭塞性病变。考虑该诊断。2、血管迷走性晕厥:可发生于所有年龄,情感刺激、疼痛、疲劳等可为诱因,系迷走神经张力增加使动脉血压降低、心率减慢,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低灌注所致。患者老年男性,站立后出现一过性意识障碍,体查无明显阳性定位体征,不排除该诊断。3、心源性晕厥:发病迅速,无任何预感,与直立体位无关,运动诱发晕厥提示心脏性原因,常有心脏基础疾病,患者老年男性,突发头晕3小时,伴晕厥一次,体查无明显阳性定位体征,心电图、心脏超声暂不支持诊断,可进一步查动态心电图。

发布于 16-05-06 19:31

31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