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10岁女孩行鼻中隔矫正术一例

陈医师   武汉市第三医院
鼻中隔偏曲 慢性扁桃体炎 腺样体肥大

主诉 病史

患者女,10岁。因“双侧鼻塞4年”入院。 该患缘于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鼻塞,伴睡眠打鼾、夜间憋醒,无流涕等症状。偶有额部胀痛,未经系统诊疗。现为求明确诊断及治疗就诊于我院,门诊检查后以“鼻中隔偏曲”收入院。病程中患者无涕中带血,无嗅觉减退。饮食、睡眠良好,大小便正常。 慢性扁桃体炎病史2年。

查体 辅查

鼻:外鼻无畸形,鼻腔粘膜充血,双侧下鼻甲肥大,鼻中隔向右侧呈嵴状突起,各副鼻窦区无压痛。 咽:咽粘膜慢性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及充血,腺样体肥大。 鼻窦CT(冠位+轴位)。影像所见:双侧上颌窦,双侧筛窦,双侧蝶窦,额窦未见异常密度影,双侧下鼻甲软组织影增厚,鼻中隔向右侧偏曲,窦壁骨质未见异常,余未见异常。鼻咽顶后壁可见团片状软组织影。影像诊断:双侧下鼻甲肥大。鼻中隔右偏。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影为腺样体。

诊断 处理

鼻中隔偏曲、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 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粘膜下矫正、腺样体切除、双侧扁桃体摘除术。

随访 讨论

鼻中隔偏曲是鼻部最常见的解剖变异,生后即可出现,多数学者认为鼻中隔与鼻-鼻窦炎发生有关,但也有人认为二者无相关性。随着鼻窦CT的广泛应用,鼻-鼻窦炎与鼻中隔偏曲的关系逐渐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鼻中隔偏曲是很常见的一种鼻内畸型,很多患者无任何鼻部症状,仅于查体时发现中隔偏向一侧,临床上称为生理性偏曲,一般不需要治疗,只有当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偏曲或局部有突起并引起鼻腔功能障碍或产生症状时,方诊断为鼻中隔偏曲。有研究发现胎儿期鼻中隔已发生偏曲,该偏曲发生率为33%,但其偏曲程度较轻,主要位于鼻中隔的垂直板中央区和垂直板与犁骨交界处;筛骨垂直板的上下径生长大于犁骨,且骨化时间晚,至出生时仍未骨化;有文献的统计数据表明,鼻中隔偏曲的发生也是一个连续过程,从1岁至12岁鼻中隔偏曲率逐渐上升。

发布于 16-02-28 21:10

42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