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中医诊断:呕吐 胃阴不足证 西医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窦炎

付医师   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大佛景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窦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主诉 病史

患者,女,31岁 主诉:主诉:上腹疼痛伴干呕1年. 现病史:患者自诉约1年前吃冰冻食物后出现上腹隐痛,腹胀,食欲减退,时作干呕,持续半小时左右,服雷贝拉唑肠溶片后缓解,时有反酸嗳气,呕吐痰涎,大小便正常,当地医院诊断为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窦炎”。今日出现持续剧烈上腹疼痛伴呕吐酸水来诊,证见,上腹隐痛,腹胀,食欲减退,时作干呕,胃中嘈杂,口燥咽干。 起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较差,大便稀溏,小便短少。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结核、肝炎等病史;有慢性湿疹史,偶饮酒,不抽烟。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查体 辅查

T36.9℃ P69/分 R25次/分 BP129/70mmHg 体格检查:体型适中,语言清晰,声音有力,神志清楚,反应灵敏,动作自如,精神可,营养中等,步入病房,查体合作。头颅无畸形,眼睑无水肿,咽无充血,扁桃体未见肿大。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皮肤无瘀斑,瘀点,未见疤痕,无皮下色素沉着。上腹部可见一15m的手术瘢痕,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叩诊呈清音。肺下界移动度可,胸廓无畸形,心律齐,各瓣膜未闻及杂音,上腹剑突下及肚脐周围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6次每分,肠鸣音减弱,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望闻切诊:神志清楚,面色苍白,形体适中,思维敏捷,对答切题,语声清晰,无异常气味,步态平稳,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濡弱。 辅检:胃镜下可见胃粘膜充血,呈红白相间样变皱襞细小而平坦,粘膜变薄呈颗粒状,病变区呈苍白色。血常规及电解质未见异常。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起病缓,病程长。胃热不清,耗伤津液,胃失濡润,故时作干呕,虚热内扰,故嘈杂不欲饮食,胃阴不足,不能上承,故口干咽燥。舌脉为胃阴不足之象。

诊断 处理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呕吐 胃阴不足证 西医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窦炎 诊疗计划: 1.完善相关辅助检查(血常规,电解质)。 2.中药以“滋阴养胃,降逆止呕”为法;方以麦门冬汤加减;拟方如下: 麦门冬15g 沙参15g 粳米15g 半夏15g 枇杷叶10g 半夏12g 大枣6枚 竹茹15g 甘草6g 水煎服 日服一剂 一次300ml 一日三次 3.西药治疗消炎,镇痛,抑酸对症治疗。 4.辨证调护(畅情志、调饮食、适寒温、慎起居)。

随访 讨论

本患者在处理上有什么不足之处么?请大家指出谢谢!

发布于 17-03-15 11:24

0 个评论

暂无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