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儿童膀胱动静脉型血管瘤1例

刘医师   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
肿物 血管瘤

主诉 病史

患者,男,2岁2个月,因“半年发现血尿3次”入院。6个月前发现大便时自尿道口流出数滴血尿1次,为淡红色,量少,未予重视。3d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热退后再次发现大便时滴出淡红色血尿2次,无尿急、尿频、尿痛。

查体 辅查

查体:体重14kg,血压101/56mmHg ,腹软,耻区轻压痛。耻骨上膀胱区可触及一包块,约8cmx6cmx6cm,质软,活动度可。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126g/ L,血小板219x109/ L。尿常规示尿隐血+++,蛋白阴性,镜检红细胞++/ HP,凝血常规、甲胎蛋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正常。B超示膀胱右前方囊实性包块,实质性部分侵犯膀胱,膀胱壁厚度不均一,局部毛糙,增厚明显。耻区CT示膀胱上缘见囊实性肿块影,形态不规则,约为56mmx70mmx45mm,实质部分CT值为56~64Hu,内见点状钙化,CT值约为985Hu。实质部分与膀胱分界不清,增强后略有强化,CT值为65~72Hu。膀胱前上缘毛糙,边缘显示不清,周围组织结构受压,双侧输尿管通畅,考虑血管淋巴管瘤可能。

诊断 处理

入院后予经尿道膀胱镜探查术+盆腔占位切除术+膀胱部分切除术。置入F8膀胱镜探及膀胱顶部可触及一肿物脱出,约3cmx2cmx2cm,表面血块附着。膀胱顶受压。予双侧输尿管口逆行置入输尿管支架管保护双侧输尿管。取耻区切口探及占位呈多个囊性包块,质地软,表面暗红色。分离占位周围,无明显黏连。占位底部与膀胱顶部相连,突入膀胱内。距离占位周边与膀胱连接处1cm处打开膀胱,切除占位处膀胱全层送病理。术后病理提示棕褐色多囊性包块7cmx6cmx3cm,局部表面见突起的黏膜和黏膜下组织2.5cmx2.0cmx1.5cm,肿块切面多囊性,囊内含棕褐色液体,囊壁厚0.1~1.5cm,镜下所见由大小不等的淋巴管及血管构成,部分位于平滑肌组织内,局部部分少量移形上皮。考虑为膀胱动静脉型血管瘤。

随访 讨论

随访6个月,复查双肾输尿管膀胱B超正常,未见肿瘤复发,膀胱容量可。儿童膀胱血管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预后尚可。但往往因为患儿症状轻,检查阳性率低而被误诊。膀胱血管瘤的治疗方式多样,主要依赖于肿瘤的大小、 位置、侵犯范围,术前评估非常重要,有文献认为对于小于3cm的血管瘤选择膀胱镜活检电灼激光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效果。对于较大的膀胱肿瘤,多数文献仍认为膀胱部分切除是明智的选择,可以明显减少 术后的复发概率,改善膀胱出血症状。DOI:10.3760/ cma. j. issn.2095-428X.2015.21.023

发布于 16-01-13 13:29

8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