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45岁。因“ 右耳中耳炎术后37年,反复流脓并加重10天”入院。 患者37年前因右耳反复流脓伴听力下降于当地医院行中耳炎手术,术后流脓症状均暂时性有所缓解,听力下降无明显好转,10天前无明显原因上述症状再次出现,流脓并伴有浓重带血,偶有耳鸣及耳闷,无头痛及眩晕,无恶心、呕吐。为求明确诊断及彻底治疗,今日来我院就诊,经门诊以“中耳炎”收入院。既往史: 20年前行左耳中耳炎手术,5年前右眼外伤。
专科体检:双耳廓无畸形,左侧外耳道可见少量脓性分泌物,鼓膜完整。右侧外耳道后下壁可见白色隆起。 颞骨、内耳、颅底CT:(我院 2015-10-31):双侧颞骨乳突骨骨质缺如,右侧乳突部代之以软组织密度影,右侧中耳鼓室可见软组织密度影,双侧听小骨正常形态消失,右侧外耳道内可见软组织密度影。双侧颞骨术后改变,请结合临床。 电子耳镜(我院 2015-10-30)右耳外耳道后下壁可见一明显隆起,触之易出血,外耳道及鼓室腔可见大量黄白色分泌物,左耳鼓膜略充血,标志清。 纯音测听(我院 2015-11-2)右耳骨导各频约为40分贝,气导各频约为75分贝,左耳骨导各频约为40分贝,气导低频及语音频约为55分贝,高频约为70分贝。
插管全麻下行【耳显微镜下右耳乳突根治术,鼓室成形术,人工听骨植入,外耳道成形术】。 显微镜下见右耳鼓膜完整增厚。采用筛区入路开放鼓室、鼓窦及乳突腔,见外耳道后壁缺失,外耳道及乳突为术后改变,乳突腔及鼓窦内大量胆脂瘤及肉芽。将乳突轮廓化,见乳突后内壁与乙状窦相邻处一约1.2cm*1.0cm骨质缺损,表面覆盖白色胆脂瘤皮,小心剥离胆脂瘤皮,并以颞肌筋膜覆盖修补之。掀起鼓膜,见鼓室内少量肉芽及胆脂瘤,锤骨头断裂,砧骨长脚缺失,摘除砧骨及锤骨头,暴露病变并彻底清除,术中见咽鼓管尚通畅。彻底冲洗术腔。取人工听骨PORP行听骨链重建,取耳廓软骨约0.2cm*0.3cm置于人工听骨与所植鼓膜连接处,导入颞肌筋膜修补外耳道,乳突腔内导入耳后肌骨膜瓣,封闭乳突腔,留置引流管。 术后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右),中耳炎术后(双) 术后处理措施:1、术后五水头孢(新泰林)1.5g,日两次静点。 2、术后换药隔日一次。
胆脂瘤性中耳炎又被称作是中耳胆脂瘤,在临床上,认为胆脂瘤性中耳炎是一种最为严重的慢性化脓性的中耳炎,在临床发病过程中,会导致患者的中耳和乳突周围的骨质出现破坏的情况,同 时也会导致患者的周围器官出现较多的并发症,对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以及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通过使用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的形式能够显著的提升患者的疗效,同时也能够显著的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用简便且易于掌握的技术彻底清除病灶以获得干耳并防止复发是耳科手术的基本出发点.以听骨链为中心进行相关结构的重建以获得听觉功能则是耳科医师最求的目标。现在术式多采用在保留外耳道后壁的同时,切除上鼓室外侧壁以彻底清除病灶.最大限度的简化了手术操作复杂程度,显著缩短了术后愈合时间;同时进行术后乳突腔填塞及上鼓室软骨填塞重建可有效的防止回缩袋的形成,减少了术后胆脂瘤复发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