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伴血小板减少的干燥综合征一例

黄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痛风 干燥综合征 脑梗死后遗症

主诉 病史

患者男,81岁,因“全身皮肤干燥、瘙痒10余年,全身散在皮下瘀斑半月”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后遗症、痛风、间质性肺纤维化、前列腺切除病史。 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皮肤干燥、瘙痒、无头痛,无口干、眼干,无脱发、无发热,未进行特殊干预。2年皮肤干燥、瘙痒较前明显,经常搔抓,身上有多处抓痕,2014-05-04于我科就诊,查抗核抗体阳性1:1000颗粒+核仁型,抗SS-A阳性。半月前四肢及躯干无明显诱因先后出现大小不等瘀斑,无发热,晨起漱口发现漱口水中有红褐色血块,部分黑色,牙龈有少量出血,鼻腔有较多褐色血块,1周前至口腔医院就诊查口腔未见明显活动性出血。3天前至我院就诊,查胃镜未见明显异常,查血常规PLT9*10E9/L,遂于急诊留观,予输血小板2U,复查血常规PLT38*10E9/L。现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我科。患者起病以来,精神稍差,胃纳尚可,大便正常,小便呈酱油色,体重无明显变化。

查体 辅查

查体:血压162/80mmHg,余生命体征平稳,神清,全身皮肤干燥,散在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及背部闻及湿性啰音,心、腹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无水肿。脑高级功能正常,构音欠清,伸舌居中,双侧Rossolimo征阳性,巴氏征阴性,脑膜刺激征阴性。 辅助检查:入院急查血常规(五分类):白细胞总数8.620*10E9/L,血小板计数31*10E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7.03*10E9/L,血红蛋白浓度91g/L。生化全套(33项)尿素氨14.140mmol/L,肌酐(酶法)175.300umol/L,尿酸606.000umol/L,糖7.46mmol/L,谷内转氨酶18U/L,谷草转氨酶30U/L。2015-05-04我院查抗核抗体阳性1:1000颗粒+核仁型,抗SS-A阳性。2013年我院胸部ct提示“双肺间质性改变,考虑部分纤维化,以双下肢为著”。2015-10-23行骨髓穿刺检查,结果提示:增生性贫血伴继发性血小板减少。

诊断 处理

入院诊断:1、干燥综合征2、间质性肺病3、痛风4、高血压病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三支病变)6、2型糖尿病7、脑梗死后遗症8、前列腺切除术后状态。 入院后予降压、降糖、补钙、护胃治疗。予甲强龙80mg起始并逐渐减量治疗,出院前甲强龙为20mg qd治疗,予带药出院。

随访 讨论

患者为老年男性,慢性起病。有皮肤干燥、瘙痒,皮下出血、瘀斑、口腔出血等症状,抗核抗体及SSA阳性,干燥综合征诊断明确。此次血小板减低入院,入院骨穿排除血液系统疾病,予调整激素用量后血小板可回升,门诊定期复查血小板均在100x10E/L 以上。该患者需长期随访,预防下一次出现血小板减少的可能,尤其是在感染诱发之后。

发布于 15-11-17 21:38

6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