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45岁, 主诉:咳嗽、咯痰1月余,加重3天。 现病史:患者于一个月前不慎受凉后开始出现咳嗽、咯痰,痰量多、色黄白相间,质粘难咯,自觉发热(未测体温),恶寒,鼻塞流涕,咽干咽痛,无气促,无咯腥臭脓血痰,无潮热盗汗,无胸痛,患者遂至外院就诊,行胸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考虑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予”头孢呋辛酯片、克拉霉素胶囊、可待因桔梗片“等药物及中药治疗后咳嗽症状缓解不明显,并于3天前出现痰量增多,呈泡沫状,咽痒则咳,以白天为主,严重时觉胸痛,无发热,无咯血,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遂于今日前来我院门诊就诊,现为求进一步中西医结合治疗,由门诊拟”咳嗽咯痰查因:支气管炎?肺部感染?“收入我科。此次起病以来,患者无头痛、头晕,无腹痛腹泻,无胸闷、心悸,胃纳、睡眠欠佳,二便调。 既往史:否认“糖尿病、冠心病、肾炎”病史;否认“肺结核、肝炎”等病史;1年曾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术”;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查体:T: 36.5℃,BP120/68mmHg, 神志清,精神疲倦,咽部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叩诊呈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前区无隆起,未见抬举性心尖搏动,心界无扩大,心率76次/分,心律欠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软,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麦氏点压痛(-),莫非氏征(-),肝脾肋下未触及肿大,肝肾区无叩击痛。四肢肌力、肌张力均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脑膜刺激征(-)。舌淡,苔浊腻,脉浮滑。 辅助检查:胸片:拟支气管炎改变。 血常规、CRP未见异常。PCT(-)。
诊断:中医:咳嗽(外寒里饮证) 西医:支气管炎 治疗,西医予阿奇霉素针静滴抗炎、氨溴索针促进排痰、复方甲氧那明胶囊化痰止咳等对症支持治疗。中医方面,因患者咳嗽,咯大量粘痰,舌淡,苔浊腻,脉滑,考虑为痰浊阻肺证,方以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使用,共3剂,患者咳嗽症状好转,但仍咯大量泡沫痰,伴腹胀,胃纳差,予调整处方用药,予小青龙汤加减使用,共3剂。
3剂中药过后,患者痰量明显好转,病情稳定,予办理出院。 讨论:患者咳嗽日久,痰量多,呈泡沫状,恶寒症状不明显,舌淡,苔浊腻,脉滑,开始考虑为痰浊阻肺证,但效果不明显,后经调整处方,改为小青龙汤,3剂过后痰量明显减少。 讨论:《难经.四十九难》说“形寒饮冷则伤肺”,水寒相博,内外相引,饮动不居,水寒射肺,肺失宣降,故咳嗽痰多而稀;饮动则胃气上逆,故干呕。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