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49岁,务农,因下唇反复糜烂1年、肿痛2日于2013年5月14日来我科就诊。患者一年来无明显诱因下唇反复糜烂、渗血、结痂,无肿胀、无痒感,曾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口腔扁平苔藓”,泼尼松龙局部注射后糜烂好转,但病情反复。近两日下唇突发肿胀,自行擦拭复方替硝唑含漱液后无效。“病毒性乙型肝炎”、“牙痛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否认“结核”、伤寒及药物过敏史,否认家族相关遗传病史。吸烟十五年,半包/日;饮酒二十年,半斤/日;无咀嚼槟榔嗜好。
下唇弥漫性肿胀肥厚,外翻,唇红区表面结痂及色素沉着斑,去除痂皮,轻挤可见浑浊液体溢出;32、33相对应唇黏膜瘘管口脓液溢出;余唇粘膜可见多处粘膜下脓肿。触诊下唇质较硬,可触及多个绿豆大小结节,质中偏硬,触痛明显。患者口腔卫生状况较差,31残冠,变色死髓牙,叩诊(+),根尖区一约0.3*0.5cm大小类圆形低密度影,暗影周缘呈云雾状,身体其余部位未见明显皮损。 血常规:中性粒72.2%,MPC 20.00g/dl,余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①深部化脓性腺性唇炎 ②31根尖肉芽肿。挑破下唇粘膜小脓肿,形成六个小瘘管口,脓性分泌物溢出,反复冲洗后置引流条,每日生理盐水冲洗脓腔,更换引流条,并予以头孢硫脒及甲硝唑抗炎抗感染治疗,患者下唇肿胀及疼痛逐日减轻,第七日患者下唇恢复约正常大小,触诊无疼痛,瘘管口基本愈合,予以理疗。半月后复查:下唇完全愈合,原瘘管口疤痕形成,拔出31.三个月后复诊,下唇恢复至正常大小,触诊柔软,无复发症状及体征。
深部化脓型腺性唇炎临床上较罕见,目前国内对此疾病相关文献报道极少。本病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先天性因素可能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关,一些学者指出局部刺激因素的作用,长期暴晒,遭受风尘或化学物质的刺激,过度吸烟、饮酒、根尖病灶等,均与本病的发生有关系,而本报告中患者具有长期吸烟、饮酒、暴晒及遭受风尘刺激等历史,31根肉芽肿,支持了局部长期刺激因素的作用。腺性唇炎是一种比较顽固的慢性疾病,不易根治,有报告一些疾病可发展为鳞状细胞癌,对于反复迁延不愈者,必要时应做病理检查排除癌变。 本病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首先应去除诱因,治疗口腔病灶,保持口腔卫生,可局部注射激素,亦可口服10%碘化钾溶液,应注意碘过敏者禁用;化脓感染时,用抗生素控制炎症;脓肿形成时应及时切开引流;唇肿明显外翻时,可考虑手术成行,亦可考虑放疗。武警新疆总队医院口腔科1990年4月至1999年7月手术治疗21例腺性唇炎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朱新江认为手术治疗是腺性唇炎的最佳治疗方法。本例患者起病快,就诊时即为急性化脓期,切开引流、抗炎抗感染治疗后唇部伤口愈合,需定期严密追踪观察是否癌变。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4年第28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