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疣状血管瘤

林医师   徐闻县人民医院
血管瘤 血管瘤

主诉 病史

患者男,15岁,左下肢大面积疣状斑块15年。患者自出生时便出现一黄豆大小紫红色斑块,无自觉症状,当时未予治疗。皮疹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增大,偶伴轻微疼痛,患者4年前于当地予冷冻治疗,皮疹稍平,但皮疹未消退。患者既往史无特殊,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查体 辅查

查体:生长发育正常,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左下肢小腿外侧下1/3处见一约7cm长2cm宽的紫红色斑块、结节,边界清,表面呈疣状、凹凸不平,表面无破溃、出血等(图1)。 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棘层不规则肥厚和乳头瘤样增生.真皮浅深部见大量毛细血管及静脉血管增生,管腔内充满红细胞,管壁周围纤维组织包绕(图2)。 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凝血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 处理

诊断:疣状血管瘤 治疗:手术部分切除加剥离。手术中切除部分皮损,然后在皮下剥离去除肉眼可见的病变组织。术后12天拆线,切口愈合良好。

随访 讨论

随访: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皮下剥离部分之上的皮损逐渐消退,患者仍在随访中。 讨论:疣状血管瘤一般在出生时或儿童期已存在,常呈线状分布,皮损随年龄增大而增长,表面角化并出现疣状增生。其诊断并不困难。疣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首选手术治疗,其他方法如激光、冷冻等治疗难以去除皮下病灶,且易复发。也有报道采用手术+激光联合治疗疣状血管瘤,取得较满意结果。治疗方法应根据皮损大小及血管分布等综合判断制定治疗方案。该患者疣状血管瘤面积较大,一次性全部切除皮损直接缝合难以完成,植皮的可行性较小,采用手术部分切除加剥离的方案治疗,目前随访效果较好。

发布于 15-09-10 23:12

14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