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

武医师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白内障 玻璃体增生 弱视

主诉 病史

患儿女,10月龄,孕40 周出生,出生时体重3.4 kg,无系统性疾病。主诉“右眼白瞳症9个月”。

查体 辅查

眼科检查:角膜曲率:右眼42.75/43.50,左眼42.50/44.00;眼轴:右眼20.86 mm,左眼20.68 mm;裂隙灯检查示,右眼晶状体皮质呈乳白色全混浊,眼底不能看清,左眼晶状体透明,玻璃体透明,眼底正常。

诊断 处理

B超检查无异常发现,诊断为“右眼先天性白内障”。在全身麻醉下行右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术中行环形撕囊,采用I/A系统抽吸皮质至完全干净,发现后囊纤维膜,表面见如视乳头血管样分布的血管增生(见图1),因为无法行后囊环形撕囊,予玻璃体切割头切开后囊至3 mm,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中观察眼底发现玻璃体尚透明,视网膜平伏,仅视乳头前少量残留的血管膜向晶状体方向延伸,未遮盖黄斑,未治疗。 术后验光,右眼+17.5 D,予佩戴框架眼镜+15 D,初期配戴3个月,每天遮盖健眼6~8 h,3个月后每天遮盖健眼4~6 h。半年后随访,验光:右眼+17.00 DC/+1.50 DS×60,继续予佩戴原度数眼镜及遮盖治疗,之后每3至6个月复查重新配镜,抗弱视治疗。1年后(患儿年龄为2岁3个月),测角膜曲率:右眼41.75/44.50×39,左眼42.67/43.21×169;眼轴:右眼22.23 mm,左眼21.21 mm;验光:右眼15.00 DC/+1.50 DS×60,散瞳后查右眼眼底发现视轴中央屈光间质清晰,周边残留囊膜混浊(见图2),玻璃体尚透明,视乳头前仅见少量萎缩的条状白色纤维组织漂浮于玻璃体。次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右眼囊袋重建术,前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25 D人工晶状体(SA60AT)植入术,预留+1.75 D,术后眼压:右眼14.5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17.5 mm Hg。术后继续抗弱视治疗,每天遮盖健眼4~6 h。继续随访1年半(患儿年龄4岁),右眼验光+1.5 D,矫正视力0.12,无眼球震颤,无其他眼部并发症,建议继续随访并抗弱视治疗。

随访 讨论

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PHPV)是一种眼部先天性发育异常性疾病,其是否与遗传有关仍存在争议。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白瞳症、小眼球、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皱襞等,需与视网膜母细胞瘤、Norrie’s病、眼弓形体病、先天性白内障、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进行鉴别。B超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等可辅助诊断。该疾病目前尚无适宜的治疗方案,PHPV可能导致眼内出血、继发性青光眼、最后导致眼球摘除。早期手术治疗能够预防疾病进展,获得较好的视力,但是术后配戴角膜接触镜和抗弱视治疗也同样非常重要。 感谢眼科大查房病例分享:本文作者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眼科董枫 朱宁,本文已发表在《眼科学大查房》2014年第3期上。

发布于 15-09-07 19:45

7 个评论

发送